“取消中考”教育就“素质”了吗?


“取消中考”就是素质教育了吗?

据媒体报道,云南省从2010年起正式取消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即中考),改由各学校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两项指标择优录取高中新生。该新做法立即引发了当地许多家长和孩子争议:素质评价只由学校单方面认定,会否造成误判?学校的自由裁量权增加了,会否滋生教育腐败?反观广州,同样的做法已经实施三年了,其效果如何?记者采访广州市多位从事一线教学的校长和部分专家了解到,三年实际证明这样做可操作性不强,分数仍然是衡量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羊城晚报20091113日)

先前听说“山东要在三年后将取消中考”的消息,网上就曾颇有訾议蜂起;今云南又要在明年正式取消中考,笔者再生悲凉。或许,山东、云南等地“取消中考”的基本出发点是好的,但取消中考就是素质教育了吗?设若这种所谓的教育改革不是折腾的话,那么广州分数仍然是衡量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在嘲弄什么呢?

笔者实话实说,用所谓学业考试来代替中考,这本身就这是一种最无意义的政策改革。本来只需要为一场考试的竞争,现在便演变成多次考试的竞争。学生不得不在每一次考试中都处于原先中考的状态,这显然不是降低了学生的负担,而是提高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做法更恶劣的是,一次偶然的失败便可能使之将来名落孙山,学生便必须全力以赴应战每一场考试,哪还有时间来搞素质呢?

我们的教育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是不能极左也不能极右的。取消中考实际上是一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淡化,这种削弱了文化水准的硬措施,绝对不会产生此消彼涨的效果,学生的所谓素质也不会有太乐观的增进!更何况,在我们这个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国度里,谁又能保证中间不会出现腐败?各种素质怎么去衡量?怎么摒除这种评价的随意性和弹性?  

中考之后实行的是素质教育全面考察录取学生。初中生一进学校就设立一个档案,记录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这种方法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说一个学生好有理由不好也有理由。在铁板钉钉的分数面前尚有人弄虚作假,更何况这种并没有十分明确标准的录取方式?再者,取消中考之后最主要的录取方式将是各校分指标录取,如此一来,平民子弟还能上重点高中吗?被挡在重点高中大门之外的,恐怕就是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了吧?!

我们常说,学生的本职任务就是学习。如果取消了中考,或是考试不排名次,不公布成绩,学生还会有学习的动力、极性和主动性吗?学校里还会再有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除了学习方面,还有综合素质,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这些不以分数计好坏的课目是极易掺杂人为的因素的。当一个学习成绩很差、文化功课不及格,但利用人为因素以至于综合素质考评分数高的学生顺理成章地升入高中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兴奋之后的尴尬呢?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沿袭了多年的中考制度都是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一种认可。尽管存在一些弊端,但从整体来说,这种考试是相对公平的,让许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顺利地拿到高考的入场券。如果说取消了中考,极有可能会让学生放松学习、甚至会滋生出学好与学坏一个样的思想。再加上如今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喊着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要求学校不排名次,不公布成绩。果真如此,势必会产生诸多弊端,从而影响到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公平性。

笔者始终认为,考试本身并无什么罪过,关键在于考试的方法和内容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考试的结果利用得是否得当。——对于山东取消中考的做法,笔者试问:这种所谓的教育改革究竟是在作秀,还是在折腾?

(李吉明20091114日于河南新乡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