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仍须合作共赢


   新华网伊斯坦布尔10月6日电(新华国际时评)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仍须合作共赢

      新华社记者陈铭 王秀琼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多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6日在此间召开。在与会者为全球经济把脉、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的过程中,人们不难看到,各经济体仍须秉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显示,全球经济在2009年收缩1.1%之后,2010年将增长3.1%。其中,许多亚洲国家的经济状况都在好转,亚洲经济回升势头比世界其他任何地区都更加“迅速和强劲”。

      一年多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急剧波动,快速下滑。从那时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在共同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协调行动,加强合作。在此期间,全球各主要中央银行多次降息并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性,一些国家央行还采取了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各国政府也推出了大规模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复苏势头仍然缓慢,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经济活动还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经济实现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历史经验表明,在突如其来的危机和困难面前,人们往往会选择同舟共济,齐心协力,而一旦情况发生好转,一些国家往往就会只考虑本国的利益。在当前形势下,人们必须对一些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的新苗头给予高度重视,顾全大局、合作共赢,方能避免重蹈覆辙、前功尽弃。

      因此,各国应继续共同努力,在国际、地区和国家层面加强沟通与合作,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保持经济刺激方案力度,实施符合本国国情和负责任的财政、货币政策,共同反对和抵制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源自发达国家,但受害最深的却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贫困国家。因此,发达国家应履行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兑现关于发展援助、开放市场和技术转让的承诺,帮助贫困国家减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人们希望国际金融机构能够为发展中国家中长期发展提供更多资金,能够创新产品和服务手段,以更加灵活多样、便利快捷的方式提供贷款支持,鼓励和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区域合作、南南合作。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是各国加强合作与协调,通过建立一个更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全面深化结构改革和优化资金在全球的再分配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劳动力、产品和服务市场的结构改革。当此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应尽快研究利用多边机制,推动资源更多地流向发展中国家,提高其经济增长潜力,促进世界经济深层次的平衡发展。

      其实,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 经济年均增长9.8%,即使09年上半年也实现了7.1%的增长,全年有望实现8%左右的增长目标。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投资需求,还有13亿人的消费市场。中国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经济复苏与发展提供不竭的商机与动力。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8.3%,国民消费占世界消费品市场总额的43%,对外贸易额居世界首位,尤其是在科技、人才、管理、营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美经济这种互补优势并没有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改变。

  在当前情况下,尤其要坚持自由贸易原则,防止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应充分发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商贸联委会等其他相关机制的作用,从中美经贸合作大局出发,及时妥善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两国经贸合作尤其是企业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便利。

  但想想今年以来的西方国家贸易保护手段并没有减少,反而加大力度,扩大范围,这又不得不让我们的企业警醒,一定要先学会保护自己,再出手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