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0月1日电 题:“亲历三代红旗检阅车,感受祖国成长和强大”--一个三代红旗检阅车制造者自述:
“干了一辈子红旗”,是一汽人杨占良的人生写照。今年56岁的杨占良从17岁进入一汽工作,先后参与了1984年、1999年和2009年三代国庆检阅车的生产,是名副其实的红旗检阅车“活化石”。看着新一代检阅车惊艳亮相,回首前两代检阅车的风雨故事,杨占良感慨万千。
看国产汽车何时腾飞世界:
对于中国任何一个汽车企业来说,自主研发曾经是一种权利,而如今更像是一种义务。从产业政策的大方向上来讲,自主研发是趋势,在无法借鉴前人经验的前提下,中国汽车企业都在尝试走不同的自主开发路径。要想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成熟的产品和研发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我国自主品牌有五种发展模式。
最早的自主研发是从模仿开始的,代表企业是吉利和奇瑞。他们虽然在起步阶段都模仿外国比较知名企业的成熟车系,但是后来他们慢慢都具备了自主开发的能力.虽然现在他们做的不是太好,但是只要有自己的技术和人才,他们发展壮大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种发展模式以长安、中华和哈飞为代表,即利用国际资源寻求与国外专业设计公司的合作,利用这些公司的成熟经验和剩余资源,花钱买知识产权,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外包”。最早的华晨中华是由乔治亚罗公司设计的,哈飞路宝则由意大利宾西法瑞纳公司全力打造.他们中数中华的实力最为强大,前几个月推出的中华骏捷在6月份时都收到10月份的定单.在汽车销售不景气的今年,华晨有如此好的表现实在为国产车找回些面子.也算是和外国公司成功的代表.
但是,全面“外包”并非权宜之计,但随着“中方参与”成分的增多,这种方式也被视为一种迈向自主开发的捷径。如今的华晨骏捷、陆风风尚和即将上市的哈飞赛豹5系,都已成为从全面外包向完全自主过渡的产品。可见,联袂工作、联合开发只是手段,学有所获、逐步自主才是目的。
第三种发展模式是基于外方合作伙伴的技术,衍生出自己的产品。比如一汽奔腾,其绝大部分采用了马自达的技术,绝对有品质上的保证。基于一汽与马自达的密切关系,奔腾的平台技术、生产管理甚至设备都与马6共用。虽然被业内戏称为“马6的孪生兄弟”,但其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奔腾采用的德国进口钢板比马6厚0.25毫米,整车强化钢板的拼焊部位比马6多了150个,而且价位更低。这就注定了奔腾不可能不好卖。
按照一般的理解,使用外方合作伙伴技术的自主品牌,在话语权上是处于下风的,但奔腾显然是个例外,这与一汽的强势有很大关系。奔腾作为自主品牌,拥有完全的自主产权,在制定价位甚至出口方面都不受限制,这无疑是其最大的优势。但由于一部分零部件需要从海外采购,奔腾要想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仍然需要中方加强技术实力,否则,其后续产品将是一个难题。
第四种发展模式以海马汽车和天津一汽为代表,他们首先从技术合作方引入产品,随后在其基础上发展自主品牌。这种自主研发,通常是企业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当企业意识到,靠技术输出方无力壮大企业时,就会选择利用其原有平台,创造新的品牌。海马汽车的福美来二代和天津一汽的威志都是这种模式下的产物。
最后一种模式,是真正去整合国际优势资源,通常由有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操刀。例如上汽收购双龙,以及上汽和南汽的罗孚收购案,通过国际收购,迅速获得知识产权和产品资源,将其拿到中国来生产,以此为基础打造自主品牌。如今,在罗孚这个品牌上,上汽汽车与南汽名爵都将起点设在以罗孚系列车型为蓝本的中高级车型上,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资源。据了解,掌握罗孚发动机资源的上汽已和部分国内企业展开谈判,东风柳汽的新车B11有意放弃“三菱芯”,转而装载上汽罗孚发动机,另有多个国产汽车品牌也把目光投向了上汽。而南汽在国际市场上也已有所行动,试图通过重新打造MG跑车,来大幅提升企业的影响力。
“亲历三代红旗检阅车,感受祖国成长和强大”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