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组合“重拳”击中应试教育的要害了吗?


  成都全面禁止奥数培训班,清理整顿中考加分项目,全面禁止名师名校办各种辅导培训班,以维护教育秩序,推进素质教育。这令此间的舆论很兴奋,不少舆论认为,这些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进而对成都这套组合式“重拳”寄予厚望,铁腕治理出一个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来。

  有家长想方设法送孩子去读培训班、补课班,以便获得令高一级学校青睐的能力与特长证书;二是当前的升学制度,虽然有少数学校尝试自主招生,但是,更多的学生还是根据升学考试成绩排名进入大学,这种考试录取方式,就要求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知识训练,使他们成为考试机器,各种培训班、补课班就扮演这种角色。而就是自主招生,现在所考察的重点也是学科竞赛成绩,因此不管是卷面考试,还是自主招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其直接结果,就是制造庞大的应试教育市场。奥数热、培训热、家教热都与此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禁令也好、处罚也罢,针对的只是应试教育的表象,而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源。在笔者看来,比出台禁令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应真正履行职责。其一,加大教育投入,并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实上,2006年颁布执行的《义务教育法》已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职责,但是,均衡进展十分缓慢,由于事实上存在的学校办学质量差异,择校、借读暗流涌动。其二,应真正推进升学制度改革,实行教招考分离,拿高考来说,应逐渐将高考变为由社会中介举办的评价考试,并促进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在招生

  评论者也许并不了解全国其他地方的素质教育举措。不说远的,就看这一两年来一些地方的举措,成都的做法也谈不上“最大力度”。比如山东,山东省在前年就出台措施,包括小学低年级不进行中期考试,严格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不准补课,禁止学校统计、发布分数、给学生排名,等等,并在去年年底,“动真格”开出几十张教育“罚单”。一年中,有30多名校长、副校长被处分,30多所学校被处罚。

  从成都教育部门的“决心”,以及山东对学校毫不留情的处理看,确实想推进素质教育。可是,这些严厉措施,究竟能多大程度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严峻现实呢?

  无庸讳言,导致基础教育阶段培训班、补课班屡禁不止,应试教育轰轰烈烈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义务教育资源极不均衡,不同小学、不同初中有很大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差异,导致择校热高烧不退,这才有家长想方设法送孩子去读培训班、补课班,以便获得令高一级学校青睐的能力与特长证书;二是当前的升学制度,虽然有少数学校尝试自主招生,但是,更多的学生还是根据升学考试成绩排名进入大学,这种考试录取方式,就要求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知识训练,使他们成为考试机器,各种培训班、补课班就扮演这种角色。而就是自主招生,现在所考察的重点也是学科竞赛成绩,因此不管是卷面考试,还是自主招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其直接结果,就是制造庞大的应试教育市场。奥数热、培训热、家教热都与此密切相关。

  成都全面禁止奥数培训班,清理整顿中考加分项目,全面禁止名师名校办各种辅导培训班,以维护教育秩序,推进素质教育。这令此间的舆论很兴奋,不少舆论认为,这些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进而对成都这套组合式“重拳”寄予厚望,铁腕治理出一个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来。 评论者也许并不了解全国其他地方的素质教育举措。不说远的,就看这一两年来一些地方的举措,成都的做法也谈不上“最大力度”。比如山东,山东省在前年就出台措施,包括小学低年级不进行中期考试,严格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不准补课,禁止学校统计、发布分数、给学生排名,等等,并在去年年底,“动真格”开出几十张教育“罚单”。一年中,有30多名校长、副校长被处分,30多所学校被处罚。 从成都教育部门的“决心”,以及山东对学校毫不留情的处理看,确实想推进素质教育。可是,这些严厉措施,究竟能多大程度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严峻现实呢? 无庸讳言,导致基础教育阶段培训班、补课班屡禁不止,应试教育轰轰烈烈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义务教育资源极不均衡,不同小学、不同初中有很大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差异,导致择校热高烧不退,这才

  由此可见,禁令也好、处罚也罢,针对的只是应试教育的表象,而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源。在笔者看来,比出台禁令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应真正履行职责。其一,加大教育投入,并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实上,2006年颁布执行的《义务教育法》已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职责,但是,均衡进展十分缓慢,由于事实上存在的学校办学质量差异,择校、借读暗流涌动。其二,应真正推进升学制度改革,实行教招考分离,拿高考来说,应逐渐将高考变为由社会中介举办的评价考试,并促进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在招生中,依据学业水平考试、中学平时成绩、中学综合表现和对学生进行的面试考核综合录取学生。

  除此之外,还应该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办学关系。近年来升学加分的异化表明,行政权力过度地侵蚀教育,将无法回避加分腐败。努力推进中小学的校本办学,在学校之内建立保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权益的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才能确保办学按照教育规律,也使招生能坚持教育标准,并公开、透明。

  多年来各地为推进素质教育,屡屡亮出新招,屡屡无功而返的现实告诉我们,不进行实质性改革,而寄希望于“集中治理”,很有可能让治理成为形式主义,集中治理结束之后,一切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