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张颐武先生近日发表一篇书评,题目是《记录开放时代的国家抉择——读〈大国的较量〉》。在此,我要表示真诚的感谢。张先生的评论如下——
在全球化时代,如何既参与全球化进程,抓住时机,从中谋求发展,又能够不丧失自我,在其中保障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权益及利益,是一个复杂的平衡,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里,任何极端和轻率的举动都可能使得自己的国家和社会遭受损失或者失掉发展机遇。在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之际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为了国家复兴选择的正确道路。其中,许多重要过程都值得今天的人们认真地梳理和思考。
吴海民的《大国的较量》(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正是对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这一几乎贯穿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环节的生动再现和深入探究,也是中国人对于知识产权这一在当今全球化之中具有重要意义领域的认识过程的具体而丰富的描述。这部书可以说是从一个角度切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寻求富强的“复兴之路”上努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也表现了中国在急剧发展的过程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作者在深度和广泛的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历史做了全景式描述。这既是一部磅礴大气的表现当代历史的著作,也是一部具有相当文学性的纪实著作。其中,既有大量生动具体、饶有兴味的细节披露,也有作者深沉的中国情怀和开阔的全球视野综合。
这部书以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为主线,生动地表现了从冷战后期开始到今天、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太平洋两岸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一方面,中美两个大国当然是互相需要,必须建立合作关系。因为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劳动力,中国在全球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当然是美国必须重视和利用的,而中国发展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走向世界也需要美国的合作。另一方面,中美却在意识形态、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和相当复杂的分歧。知识产权问题正是两国复杂纠结关系的一个象征和缩影。这部书对于其间复杂纠结进行了清晰的梳理。
在知识产权方面,三十年来中美之间的谈判既是一段两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而努力争取的过程,又是在美国主导世界事务和中国崛起的关键时期最终谋得双赢和合作的过程。作者写出了中国人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定性,也写出了中国人对于国际惯例和规则的尊重和参与全球化的积极性;写出了中国领导层的高瞻远瞩,为国家的发展明智判断,理性决策的过程,写出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知识产权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也写出了具体的谈判过程中,中方谈判人员在艰苦谈判过程中灵活性和坚定性的结合,为国家争取最大发展空间和可能的机会坚韧而机智的努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涉外领域的一批国家精英所具有的强烈中国情怀。这种情怀正是追求民族富强“中国梦”的集中体现。
这是一部具有“世界观”和“中国心”的作品。它的“世界观”让这部书能够体认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崛起的历史必然性,而它的“中国心”则让这部作品写出了中国人在追求国家发展过程中内在动力和精神的高度。这是一部描写开放时代国家抉择的著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