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浙江版本“新”在何处?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是要让百姓得实惠。这不,浙江省委、省政府日前正式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国家新医改政策在浙江省的具体细化,但更多地体现了浙江省的自身特色。那么,新医改浙江版本“新”在何处?老百姓究竟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实惠呢?新医改浙江版本对于其他省份又有什么借鉴意义?或许,这就是我看这篇报道之前想得到的答案,也是读者看完这篇解读之后的收获所在,当然这也是这篇专题报道的真正价值所在。

  新医改浙江版本“新”在何处?在笔者看来,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坚持公益性。浙江省医改实施意见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自始至终贯穿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强调向全民提供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二是财政大投入。坚持公益性,意味着大投入。经初步测算,在前3年各级政府安排医改投入175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至2011年将继续投入356亿元,其中省级投入108亿元。三是百姓得实惠。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分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让更多的人“平时少生病、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老百姓究竟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实惠呢?一是政府出钱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实施和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让老百姓“平时少生病”。二是积极扩大医保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和报销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让老百姓“得病有保障”。三是打造“20分钟医疗服务圈”,群众最多走上20分钟就能找到就医点,努力打造一支“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四是统一配送基本用药,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挤掉药价中的“虚高”水分,让老百姓“治病少花钱”。

  新医改浙江版本对于其他省份又有什么借鉴意义?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各地党委、政府要把新医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围绕“百姓得实惠”这一中心,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出台具有自身特色且富有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二是资金上要充分保障。不管是实施和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还是提高报销比例也好,都需要财政投入大量资金。三是措施上要解决难题。针对当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庭冷落,群众对基层医院水平不放心的现状,浙江省决定:在合理核定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由财政承担,医务人员工资水平要与当地失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相衔接,对每个村卫生室初步打算每年补助2万元运行经费,以此让优秀的基层卫生人才在基层安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