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点拨胜过一味启发


适时点拨胜过一味启发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

透过上面的故事联想的我们的课堂,当学生在自我尝试,集体协作都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就要在知识错误、理解疑难、思维章碍、方法不当等处起到“点拨”的作用。这里的“点拨”有别于对方法、结论的直接传授灌输。而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恰恰用不好的就是这种“点拨”,往往是怕课堂过于开放,问题过于延伸,急于把学生引导自己预设好的路径来,进而选择一味启发,那就是教师的包办代替现象或近似包办代替,以致孩子们与老师品尝到的只是一种味道。此时,教师这种“放弃”尤为显得重要,教师不是“主宰”,而是用“教”的外因去调动“学”的内因,一是教师进一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再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操作实践;二是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思维障碍的关键所在,用好“点拨”与学生交流和共享探索的成果。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中,先试着让学生在未学生新知识的基础上试着自由地读,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数,如“3003”该怎么读,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就会提出“三千零零三,三千零三,三千三”等各种猜想,最后适当点拨,得出“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的读数方法。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自行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情趣昂然,并且在观察、思考、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我们需要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再比如:教师需要乘法问题,学生就是提不出来教师的处理:教师便一味地让学生提,结果提了10多钟提不出来,影响了教学效率。在第二种情况下,处理方式教师完全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提一个问题,对问题进行引导或“点拨”。把学生的思维进行定向。你们刚才提了许多好的问题,老师能不能提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提一个像老师这样的问题。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点拨”作用,同时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掌握策略,适时点拨,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我们教师应该学会用自己拥有的知识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