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药案撕开的“计生药”市场黑幕


批发商为了扩大批发量,首先得盯紧市场,四处寻找新货源,像“伟哥”、“虎哥”此等洋货、国内媒体报道才两三个月,货就已抵达销售商手中;其次是先试后买。新品入场,先请朋友“试试”,不灵,则不进货,否则款就压死,尽管多数性保健品有无效退款的承诺,但80%的人不会专程上门退货;三是动用“媒子”,找不同的人到药店反复问同一种“东西”,药店老板就会大量购进这种产品,批发商手中的货自然很快脱手。也就是说,批发商出货,各施“妙招”,零售商赚钱,自有“路数”。

 

在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商品中,也不排除性用品。为性用品质量问题而斗胆去消协“闹一闹”的消费者实在不多,尽管消协可以为他们保密,但消费者仍难于启齿,这反而助长了某些性用品生产厂家和商家制、售假的气焰。像避孕套、性药、性用品之类的“羞涩商品”,消费者多数是红着脸,偷偷去购买,拿起就走,挨宰了也不知晓,即便知晓,也实在不好意思投诉。

 

另外,此类“羞涩商品”漫天开价的问题也极为普遍,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一些经营者抓住消费者对此类商品不好多问。

 

羞于启齿的心理,擅自提价。据了解,一盒补肾药其成本价不过几元,到了零售店里可以卖到几十元乃至100多元;一瓶成本仅几元的所谓“神油”,却卖至几十、几百元;用普通硅胶制成、成本仅几十元的仿真性具,标价竟达几百乃至上千元。

 

据调查了解,老百姓对性用品的投诉几乎为零,性用品官司更无从谈起,存在隐私心理的消费者,即便有此遭遇,也是理直气不壮,最后只好自认倒霉。我们呼吁主管部门从生产和经营两方面规范性用品管理,解决性用品市场过多、过大;包装宣传过露、过滥;假冒伪劣品充斥市场;暴利经营猖獗;缺乏法规价格等一系列问题,早日将此类“特殊商品”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