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同并接受了定期定额投资之后,需要解决的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定投哪只基金?
投资是为了赚钱,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从追求收益的角度考虑,那就是应该选择业绩好的基金作为定投对象了。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只有基金赚钱了,定投才能获得收益,实现我们财富增值的目标。
举例来说,两只基金年初净值均为1.00元,A基金在年底净值达到了1.55元,而B基金年底的净值为1.3元(每月净值及走势见表1),我们该选择哪只基金作为定投对象呢?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基金 1 1.05 1.1 1.15 1.2 1.25 1.3 1.35 1.4 1.45 1.5 1.55
B基金 1 0.9 0.8 0.7 0.6 0.7 0.8 0.9 1 1.1 1.2 1.3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么一个问题似乎不需要任何的考虑,就会给出答案:A基金。因为它净值年增长率达到了55%,远远超过了B基金的30%年回报率,但实际上,这个最容易得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
以每月定投1000元为例,不考虑交易成本,定投A基金12期,共投入12000元,持有份额9590.111份,期末资产净值14864.67元,收益率23.87%;而定投B基金12期,同样投入12000元,持有份额13757.69份,期末资产净值17884.99元,收益率为49.04%。从数据计算来看,定投B基金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更高,虽然B基金期末净值低于A基金。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主要取决于B基金的净值波动幅度,对比可以看出,B基金在这一年内波动幅度要远远大于A基金。
因此我们得到了第一条法则:在选择定投对象的时候,基金净值增长率并不是需要考虑的唯一因素,我们还应该优先选择那些波动幅度大的基金。
此外,对于定投基金的选择,另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资产管理费率和申购费率。对于投资来讲,“相关费用能省则省”绝对是一条准则,很多投资者并不在乎那一年才1.5%的管理费,更别说是购买的时候才收一次的申购费了,但实际上通过长时间的积累,管理费高低这一丁点的差别也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数据会告诉我们真相,假设两只基金A和B, A基金和B基金年收益率都是12%(扣除管理费前),A基金申购费1.5%,年管理费1.5%,而B基金申购费0.8%,年管理费0.5%。投资者定投30年,每年定投1.2万元,两者的差别会有多大?A基金三十年后的市值为213.85万元,B基金三十年后的市值为262.9万元,定投B基金比A基金收益多49.05万元。
我们又得到了第二条法则:在制定定投方案时,应该选择那些申购费和管理费率较低的基金作为投资对象。
可见,我们选择的定投对象最起码也应该符合以上两条法则,现实中究竟都有哪些基金符合这些要求呢?通过对过往基金净值的波动情况以及收益率、相关费率分析可以得出一个足以令我们欣喜的结论:大多数的指数型基金都符合我们的要求。
指数型基金最大的特定就是基金经理一般不会根据主观判断去调整仓位,所以业绩就会显得比较“飘忽不定”,波动率较大,但在经济持续增长的今天,从长远来看,又能为投资者带来较为理想的投资回报。也就是因为不用投资者去人为调整投资策略,只需要跟踪指数的进行投资结构微调,指数型基金有着比别的股票型基金更为低廉的运营投资成本,申购费和管理费也很低。
由此,似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应该选择那些跟踪具有代表性指数的指数型基金作为定投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