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垦军川农场隐瞒疫情造成人畜大量伤亡


    隐瞒疫情,大大加重了疫情传播的风险。然而,黑龙江省军川农场还是毫不犹豫地隐瞒“布鲁氏杆菌病”感染疫情事件。致使29人被感染,几百头奶牛被扑杀,3000吨“布病”牛奶被加工成品流向市场。此事件是监管人员渎职还是一些领导人过于愚蠢?看似毫无必要隐瞒疫情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动机?本文向公众揭露这起长达数年不为人知并造成人畜大面积交叉感染严重后果的事件真相。

军川农场办公楼

  据了解,军川农场位于辽阔的三江平原上,萝北县境内。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农场下辖4个管理区、36个居民组、20个工商运建服企事业单位。农场土地面积6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1万亩,林地12万亩,草原2万亩,农场奶牛存栏5930头,年产鲜奶1.4万吨,出栏生猪14.7万头以上,畜牧业产值1.21亿元。。总人口2万多人,总户数7246户,是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型企业之一。

    疫情出现任意处置

    军川农场启动大面积养牛始于2002年,当时农场实施奶牛小区集中养殖项目,号召全场党员干部开展“学、帮、带”并带头进入小区养牛。

图片为奶牛小区外景

    2003年8月,黑龙江省依兰农场职工曹兴国在军川农场奶牛小区养牛户王海峰处购买了14头奶牛,拉回去后经依兰农场畜牧科检疫发现有4头奶牛患有布病。依兰农场畜牧科立即向省农垦总局作了汇报并将情况通报给宝泉岭管局和军川农场,可是军川农场既未依法将病牛捕杀也未引起重视从此加强防疫检疫工作,更未向小区奶牛户通报疫情。而是隐瞒疫情偷偷地派畜牧科科长、兽医站长和卖奶牛户王海峰把病牛拉回小区继续饲养。对小区的奶牛依然象以前一样只采血不检疫。从而导致了疫情的蔓延。

    2004年4月7日,军川农场办公室作出军农办文【2004】6号文《关于加强全场动物防疫工作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强调,对奶牛等高值动物每次免疫后均需在15—30天内加强免疫一次,确保不发生疫情。要求春秋各检疫一次。坚持兽医例会制度和防检疫报表制度。对疑似病例要彻底隔离,对确诊的病畜坚决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消灭疫源。农场的这一切看似严谨的措施其实只是做个样子,他们对拉回的4头患有布病的奶牛未做处理,规章制度成了摆设。

    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畜为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的传染性很强,尤其是牛、羊的布鲁氏菌病,常是犬和其他动物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家畜患布病后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等,严重地影响畜牧业发展。

    隐患未除疫情爆发

军川农场挤奶站

    2006年初,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畜牧兽医总站复合确认,军川农场约有360多头奶牛和29人被感染“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由此带来损失1000余万元。农场职工张作成说,这一灾难来临时,我家的奶牛也未能幸免,为顾全大局,我再次积极响应军川农场的号召配合畜牧和防疫部门处理病牛,有35头奶牛被捕杀,各种损失近300万。

    2006年3月14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出黑垦局疾控【2006】7号《关于军川农场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12月25日至2006年3月,在16个居民点48户奶牛饲养户中检出布病奶牛184头;16人被感染,其中女性1人。据调查,184头布病奶牛有130头从未经过布病检疫。调查显示农场防疫制度的不严密和检疫措施的不落实,是布病传染源进入农场引发畜间布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2006年秋以前又查出100多头奶牛被感染,13人被感染布病。连同春季检出的布病感染数,合计有29个人,300多头奶牛被感染。

    据专家介绍,布病的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比如说兽医在给家畜看病或接产的时候,个人防护没有做好,接触到病菌污染物,就可能被感染上。存在于妊娠母畜的生殖器官内,常可随配种传染。其传染性很强,传染途径也较多。人通过与患病家畜的接触,食用了污染的奶、畜肉或吸入了含菌的尘土等,皆可引发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表现乏力,全身软弱,食欲不振等,不能劳动,成为能吃不能干活的“懒汉”,故又被称作“懒汉病”。该病影响生育,严重者可致死亡。

    军川农场布病感染事件的真相会否永远被掩盖?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管局和军川农场的关于军川农场奶牛患“布鲁氏菌病”的文件中的疑点引起了该场职工张作成的注意。经过调查,他发现军川农场牛患“布病”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至今“人祸尚未结束。”

    另据了解,奶牛病毒性腹泻疾病能引起牛群全身性的症状,引发早期胚胎的死亡和流产,甚至木乃伊胎。被感染母牛临床主要表现流产、胎衣滞留、产弱犊或患不育症。人感染布氏杆菌病主要是接触或饮用未充分消毒的布氏杆菌感染的牛奶。据统计资料表明,世界每年因布鲁氏菌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亿美元。

    防疫法规成为摆设

    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垦局疾控[2006]7号文件内容显示:军川农场收取卫生检疫费却没有对小区的奶牛进行检疫。军川农场原本是布病非病区,军川农场奶牛小区的奶牛患布病的来源是感染了布病的牲畜进场后未经检疫、未被发现而造成布病在牲畜中蔓延流行;农场防疫制度不严密和检疫措施不落实是布病传染源进入农场的重要原因。

    卫生部早在2004年12月17日称,中国面临一次严重的布鲁氏菌病流行,正努力控制其进一步蔓延。并称:“2004年上半年中国共报告人布鲁氏菌病5753例,接近于2003年全年报告的总数,形势很严峻。”为此,卫生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出通告,要求地方卫生和农业部门采取严格的检疫和消毒措施,对病畜绝对实行宰杀,阻止疾病的进一步蔓延。同时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同时加强疾病监测。并将根据疫情的变化调整和增加国家疾病监测站点。要求地方卫生和农业部门密切合作,发现疫情立即上报。

    2005年8月30日,卫生部印发《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染疫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

    军川农场并未按照上述事实及相关法规执行,同时也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于相关人员违法和渎职行为宝泉岭管局和军川农场的领导事前不闻不问,事后不加处理,严重违犯党纪国法!

    养牛户说:“他们既没有对奶牛进行过检疫更没有给过检疫报告,我们每年定期缴纳的检验费都去了哪里?”

    后果惨重涉嫌犯罪

    牲畜布病属二类动物疫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慌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慌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人间布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而这些法律规定在军川农场失灵了!

    2006年军川农场捕杀的“布病”奶牛埋在军川农场32队沙坑,2007年至今,军川农场、普阳农场盖房子、修路从该杀牛处取出大量沙子,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

    张作成说,对于此次事件,农场畜牧副场长赵延德、畜牧科长冯明顺、兽医站站长马庆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依据如下:

    1、2003年8月,军川农场19队奶牛小区发生“布病”疫情,这是已知军川农场“布病”的第一疫情,有王海峰卖给依兰农场14头奶牛被依兰农场及总局兽医总站查出4头奶牛确认“布病”的病历。事出之后农场派畜牧科长、畜牧站长前往依兰农场处理此事,决定由王海峰把病牛拉回自行出售,流向市场,没有捕杀,疫情扩散,而后对奶牛小区未采取任何措施,也没有告诉小区的养殖户,隐瞒了疫情,是造成“布病”大面积爆发的重要原因。

    2、2006年3月以后,由于军川农场发生大面积“布病”疫情,以上三人安排下属造假,对过去未按规定检疫的进行突击补添证据,欺上瞒下,致使上级调查时,出现军川农场平时认真检疫无责任的错误结论。

    3、平时渎职、失职、官僚主义命令工作人员只收费不检疫,不给化验报告,才使得疫情越发展越大,外购奶牛时只收取200元的服务费,不认真把好检疫关,也是造成“布病”引进、蔓延后果的重要原因。

    4、对兽医人员从来没做过体检,造成8名兽医人员得布病,其中军川十六队兽医常明生,2003年因一个睪丸肿大被上级医院确诊为急性睪丸炎,睪丸被切除。2006年3月,做布病体检时才知道自己得的原来是布病。

    分局畜牧局领导“违法”

    1、军川农场职工王海峰2003年卖给依兰农场的奶牛当场被查出布病,李刚局长亲自参与处理此事,做为上级疫情监督机构负责人,不拿国家二级传染当回事,造成军川农场大面积“布病”爆发,其行为涉嫌违法;

    2、2006年1月,军川农场出现大面积布病后,李刚欺上瞒下,想尽一切办法减轻自己的责任。比如,任凭军川农场后补证据,不是认真检讨自身错误,却把责任推到养牛户身上;

    3、只顾个人政绩,封锁布病调查结论。

    分局畜牧局韩科长做为上级派往军川农场调查奶牛布病事件的负责人,欺上瞒下,歪曲事实,在张作成的二级、三级信访结论中,把分局、农场的错误说成是成绩,把农场的错误不写进调查结论里,特别是王海峰卖牛事件这第一疫情只字不提。

    2005年5月23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办公室下发了黑垦局办文【2005】32号文件,对“布病”以农场集中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结果报总局备案。

    2006年分局颁发二号文件,关于军川农场“布病”的通报,责任确认非常明确,而韩科长通过“调查”把分局二号文件的结论给翻案了,这种渎职行为有多么严重!

    2006年1月6日至6月,农场捕杀的300多头奶牛,在军川农场32队沙坑销毁。据说,这些未烧掉的奶牛被鹤岗、宝泉岭、萝北等地牛贩子挖出,流向牛肉市场。

2006年被捕杀的“布病”奶牛被鹤岗等地牛贩子拉走流入市场,证人证言。

    根据《动物防疫法》第53条、56条规定,隐瞒、谎报、阻碍他人报告疫情,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伪造结果,应追究刑事责任。

    《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第50条第二项、隐瞒及延误疫情报告;第三项、未按照国家和省规定进行检疫,造成漏检、误检的;第八项、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行为的。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个人承当赔偿责任。因其违法行为给有关当事人造成损害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赔偿责任。

    2002,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军川农场没有认真落实检疫制度,并于2003年8月份开始隐瞒奶牛患“布病”的疫情,导致职工养殖的奶牛被大面积传染。仅张作成一家经济损失近300万元。

    “布病”奶粉流向市场

    据调查,宝泉岭圣元乳业现库存奶粉2000吨左右。2003年-2006年产出的含“布病”奶粉已全部卖出。到现在圣元乳业还欠养殖户奶款3000多万元,其中欠养牛户孙军奶资款达70万元。

    不仅如此,从2003年至2006年的三年间,小区共生产3000吨含布病牛奶,全部被宝泉岭圣元乳业收购,加工后的成品奶粉大量流向市场,后果不堪设想!

    张作成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义务向党和政府反映情况,我也相信军川农场疫情感染事件会大白于天下。自2006年1月至今,因有关领导失职、渎职,过去隐瞒、延误疫情报告给军川职工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1000多万元,至今损失还在扩大。特别是29人传染上布病,以及养殖户的巨大经济损失,对此,农垦相关部门和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国家的法律及文件规定均被军川农场视如无物,是此次布病感染事件集中爆发的重要原因,这起本不该发生的人畜交叉感染事件,由于人为因素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十分惨重的损失,性质非常恶劣!至今,不可预测的后果谁也无法料到。笔者希望相关主管部门下大力气纠正错误,依法严惩责任人,农场应尽快将奶牛户的损失赔付到位;对受感染的已留下后遗症的人员给予妥善安置并重金赔偿;对加工的成品奶粉到底是多少?销售到何处?有无产生后果逐一向社会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