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李白,要不是各位大诗人的宠幸,为敬亭山留下了笔墨,恐怕敬亭山在芸芸众山里不过是毫不起眼的一个小卒子而已。没有绝美的风景,没有人文景观,怎么会出名呢?不过呢,二者有一,就可以出名了。就像当前的影视明星,要不靠演技出名,要不靠绯闻出名,只要能出名管他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因素呢。话扯远了,敬亭山因为李白来了几次,写了几首诗歌,最有名的是《独坐敬亭山》,于是就有了李白与玉真公主凄美爱情的传说,敬亭山与名人结缘,再有爱情故事的渲染,慢慢的就多了一些名气了。
继谢眺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宋代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吴潜;元代贡奎,贡师泰;明代李东洋,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清代施闰章,石涛,梅清,梅庚,姚鼐等。相继以生花之笔,为敬亭山吟诗写赋,绘画做记,寄情山景,抒发胸怀。据初步统计,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记,被称之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敬亭山终于声名大作,在名山大川里有了一席之地,真要归功于这些名人的登临和吟咏。在古人创造的优越条件下,今日的敬亭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还是继续在老祖宗的光环下坐吃山空呢?反正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宣城人,对于家乡这座名声在外的敬亭山肯定是爱不够,但是爱之余又恨铁不成钢。这恨,当然不是仇恨了,是担忧,是慨叹,是惋惜。不过,怪不得山,山还不是由人来开发利用吗?善于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这山就不仅仅是一座自然物体了,更具有人文魅力了。敬亭山不具有天生丽质,无法在自然容貌上与他山抗衡。但是她有人文资源,而这恰恰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善于挖掘敬亭山所具有的优势以科学发展的观点,予以合理的有见地的开发。既不毁坏原有风貌,又融入人文景观,当然还要有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让江南诗山光彩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