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于得水


                             如于得水

                                        郑渊洁

    于得水像鱼那样,生下来就不会走路。由于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活泼乱跳,他的降生,不但没有给家庭带来快乐,反而导致父母分道扬镳。于得水在奶奶的照看下,举步维艰长到13岁。

    奶奶离开他后,父亲将于得水接到家里。从此,继母开始了对于得水日以继夜的“善待”。于得水不明白,同样是女人,怎么奶奶和继母是天壤之别。

    于得水无法忍受继母的冷嘲热讽,他可以没有腿,不可以没有尊严。在一个寒冷的下午,于得水依靠双手离家出走,开始了他的乞讨生涯。

    每天,于得水在大街上爬行乞讨,他最希望直接获得食物。如果得到的是钱,他还要费劲儿去买吃的,而他站不起来,超市拒绝他入内购物。

    看到同龄人上学放学,于得水目光呆滞,瞳孔结冰。

    于得水渴望认字,渴望聆听老师讲课。他依靠捡到的旧报纸自己认字。有一次,面对一位同龄人,他的乞讨要求是:求求你告诉我报纸上的这个字念什么。

    终于,观音菩萨显身,一位大姐姐将于得水送进一所学校。在那里,于得水第一次有了轮椅,有了一日三餐和老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为了确保奥运会的安全,于得水由于没有任何证件,不能继续在学校呆下去了。

    于得水后来被专门收养流浪儿的光爱学校接纳,避免了乞讨生涯的卷土重来。

    我现在是于得水的“御用”写作老师,只有这位弟子能享有郑渊洁单独为其授课的特权。我告诉于得水,文字能给他插上鱼翅,使他在生活的海洋里急流勇进左右逢源。我还告诉于得水,人生的路不是靠腿走的,而是靠智慧和毅力走。有的人枉长了两条好腿,只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蜗行。有的人没有腿,却在人生的道路上飞奔,如于得水。

                                                        原载2009年第3期《皮皮鲁》杂志

 

 

                    于得水和他的“御用”写作教师郑渊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