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上旬,我随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代表团赴台湾交流,有幸饱尝了著名的台湾特色小吃。台湾的夜市多,小吃多,因为,台湾小吃最集中的地方就在夜市。从台北到台南,从花莲到高雄,只要有夜市,就一定必有小吃。就台北的夜市有十家,例如士林、公馆、华西街、师大、饶河街、辽宁街、宁夏路等,这些地方不仅仅被台湾当地人经常光顾,也是观光客闻名而至的美食天堂。而且,台湾东、西、南、北、中,小吃各具特色,例如台南有听上去毛骨悚然的“棺材板”,台中有太阳饼和阿水狮的猪脚,台北淡水有鱼丸、阿婆铁蛋和阿给等等。 台湾小吃的种类太多,每个夜市,只要逛上一半,恐怕就被小吃撑的走不动了。所以,我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每天出发前,先打听好重点要品尝的几道小吃;二是,见到小吃,每一道尽量少点些,品为主,吃为辅;三是,不仅仅只是吃,还带上相机,边吃边照,争取把见到的小吃尽量的照下来。这样,不仅能一饱口福,同样也能一饱眼福。
台湾小吃虽然并不属于各大菜系之列,却蕴涵了中华民族的吃文化和艺术,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台湾小吃之所以发达,有其悠久的历史典故。台湾是自清代起,汉人农业民族自福建(清雍正(1720年左右)时开放广东移民来台)开垦山林台湾,非常耗费劳力于耕耘,小吃生意者便以挑夫姿态,挑各样冷、热小吃到田边、山边供应开垦者食用。在初民垦荒时期,皆在信仰中心庙举办迎神赛会,人群聚集小吃生意者也随至行商,所以台湾许多小吃市集都在庙旁;近数十年,随着台湾经济起飞,都市大型百货公司亦多规划楼层为小吃街,又可享受冷气免日晒雨淋,小吃也被赋与现代化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