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的挣扎:论职业房地产经纪人的发展(三)


回顾历史可以让我们明了未来,房地产经纪人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经纪人古称牙人,有个成语开府建牙就是说开辟一个城镇州府建立商品流通市场。这里已经用“牙”这个经纪人代号来表达市场了,也就是说当时的商品流通很大程度上是由牙人经营完成的。这是我们经纪人的老祖先。

新中国建立后,出于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立场,商业基本被人为消除,而承担商品流通使命的经纪人也从个体私营演变成国营百货。而如房地产经纪、演员经纪等一系列特定经纪权限则上缴给国家集体,由组织来分配房屋,由组织来调动演员岗位。在这个阶段,房地产经纪依旧存在,只不过执行者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国家组织了。

各个制度都会有各个制度的优势,也相应的有其弊端。计划经济下的房屋调配,就是给贪污腐败预留了空间。而且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因为房屋公有,所以每年的财政上对房屋建设是只出不进,没有谁会去关心危旧房修缮改造,反正都是公家的。

进入80年代,中国开始尝试市场经济,用供需来调配房屋资源。用利益来化解以往建筑质量低下的矛盾。在这种改革之前,建筑质量低下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恶性工程事件时有发生,房屋落成后一塌到底的惨状刺痛了中国人的良心。所以,步入市场经济的头一个房地产经纪行为规定就是第三方项目监理,用监理工程师来约束建设单位粗制滥造的“节约”行为。

也许有人不理解项目监理为什么算是房地产经纪行为。其实道理很简单,监理是代理建设单位的施工建设监督,对投资、进度和质量进行目标管理,这种代理行为就是一种房地产经纪的典型行为。

所以,很多没搞明白来龙去脉的朋友大呼黑中介并倡导抵制中介,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某一特定行业中特定人群的一小撮千客的愤慨。这些表达是有很大误导性和偏颇的。真要完全抵制房地产的经纪行为,估计整个房地产市场就完全瘫痪了。

需要指出的事实是:担保公司贷款代办机构是房地产金融中介;测量师评估师是房地产度量中介;监理工程师项目精算师是房地产技术计量中介;开得满大街都是象洗脚屋的是房地产交易中介。

你打算抵制谁?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狭义市场上所指的房地产交易中介的历史吧。

80年代末90年代初,商品房开始走向社会。此时的房地产交易中介在我国尚属一片空白,反正市场需求量大房子少,大家都是排队买房子,交易中介人员当然不需要啥技术含量,只要能记数,会讲话就成。

而在香港刚刚完成一统江湖的利达行,在被称为“香港楼市神童”的邓智仁先生的带领下进军大陆。内地土生土长的土中介们哪见过全现代化装备的队伍,买房还有容积率、分摊,还有仪表整齐的西装革履玩电脑数据?还有楼层差朝向差?用电脑来建立数据库?于是,景仰的目光给了标准化运营的利达行,加上海外对神秘中国大陆的好奇,邓智仁先生的利达行在中国大陆市场是一片披靡所向无敌。

换在1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看,这简直就是房地产交易中介的常态。而且邓先生当年搞定香港一统江湖的招式也简单得如同小儿科的招式。即在香港房地产经纪界群龙争霸行业纪律混乱且无约束的市场上,率先提出收固定百分之三的佣金。

历史好笑也严肃,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规矩执行。使长期因房地产交易被收取10%甚至30%佣金的香港老百姓群起拥护利达行。同样拥护这个规矩的还有俺们中国政府,在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和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里明文记载了中介合理的劳动报酬是百分之三。

如果开个小小的假想玩笑,当年邓智仁先生要是提出10%的佣金标准的话,可能俺们政府在确立房地产中介合理的劳动报酬会是10%哦!

就是这么可爱的历史,它启发了我们这些房地产经纪人朋友哪些呢?

这段历史给了我们一个铁的规律:在任何商品初始流转中,最先参与并制定标准的人员会处在行业市场的制高点。

那么,在今天处于迷惑茫然的房地产经纪人朋友们,你们找到创新的突破口了么?

武士的潜伏,是为了那辉煌的一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