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大寨发端于湖北长阳


2009年1月8日,在中国最早实施坡改梯典型的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赵家堰村,一座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大寨亭”建成。据介绍,以“大寨亭”为轴心的纪念观光园占地约500平方米。
“农业学大寨”运动是一场广泛的群众运动,历时十多年之久。“农业学大寨”依据是毛泽东于1966年发布的指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事实上,早在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大寨之路》一文,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并一直到70年代末。
 大寨作为农业的一面旗帜为大家所熟悉,而大寨学湖北长阳却鲜为人知。
 1955年5月29日,中共长阳县委将赵家堰乡改坡田为梯田的情况向中共宜昌市委、湖北省委呈报了专题报告。《报告》中说:赵家堰乡自1951年起至1955年4月,利用冬闲时间投入人工55776个,牛工285个,砌成均高4市尺的田坎2301丈,改坡田为梯田270.5市亩,扩大耕地32.2市亩,挖排水沟46条,疏通天坑28个,新改梯田比坡田增产1-2成。另统计,赵家堰乡的山峰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周启本带领社员打宕、改田,4年共造梯田299亩,训练技术骨干81人,1954年粮食总产量108吨,比上午增产15.5吨。同年,周围数乡受其启发,修造梯田2847亩。为此,周启本1955年获湖北省农业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并把打宕、改田治水的模范事迹在湖北全省推广。1956年11月,周启本领导的山峰农业生产合作社荣获“全国农业模范社”的光荣称号,国家农业部颁发奖金200元。同时,周启本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1957年2月,周启本出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金质奖章,同时被农业部授予“爱国丰产奖章”,并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大会闭幕式上,为周启本颁发奖旗的周恩来总理,指着奖旗上的字,亲切地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此后,全国掀起“兴修水利是根本,全国学习周启本”热潮。
 周启本“坡改梯”作法引起了大寨当家人陈永贵的关注。1962年8月21日,陈永贵亲自到长阳找到周启本“取经”,虽然时间仅有短短的一天。据长阳档案局馆藏的《湖北.长阳大堰乡志》记载:毛泽东号召全面总结农业合作社经验,全力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时的1962年,赫赫有名的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秘密来到长阳,拜访周启本,当时随陈永贵一同前往的还有国务院办公厅工作人员李强和司机二人,周启本向陈永贵传授了打宕的经验,给陈永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终为陈永贵冲出山西提供舞台和机缘的是发生在1963年8月的一场特大洪涝灾害。1964年1月19日,陈永贵走出寨门,应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报告大寨抗灾救灾事迹。同年后的秋天,毛泽东主席就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因此有人说大寨之前的“大寨”乃长阳赵家堰,“大寨的故乡”也因此得名。所以说“农业学大寨”发端于湖北长阳,此亭命名“大寨”也缘于此。
 有必要说明的是,据考证:“农业学大寨”用黑体字排出来当成毛泽东语录,最早出现于1966年8月。至于毛泽东手书的“农业学大寨”这几个字,据肖克之的文章《农业学大寨的由来》(《当代中国研究》1996年第二期)说,毛泽东这5个字的手迹最先出现在1970年1月中国在阿尔巴尼亚举办的“中国建设经济成就展览”上。该展会大厅中展出毛泽东3幅手书条幅,其中之一就是“农业学大寨”。但是,这幅毛泽东的手书是他亲手写的,还是办展览的人集字拼出来的,肖克之没有说明。总之,说“农业学大寨”运动从1964年开始,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关链接
周启本(1913-1993)湖北长阳大堰乡清水堰村人。原名黄运本,4岁丧父后被周家收养,改今名。195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山峰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支部书记、赵家堰乡副乡长、县政府委员、县委委员、贫协会副主任、县农会常委等职。1955年周启本打宕、改田治水的模范事迹在湖北省推广。1956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曾是湖北省第一、二、三、五届人大代表。1980年至1988年任县政协委员。1993年12月病故。

 

楚天都市报博客

http://blog.cnhubei.com/usera9/82520/200911110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