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中金融体制改革
我们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二十五年,后五年还达到两位数,这是非常难得的,也不可能参假。今年虽有两大自然灾害,国际环境也不好,但有举办奥运会这个优势,内需增加的幅度也大,而经济的发展速度却急速下降,大批中小企业倒闭。浙江、广东的中小企业,原来增长率,包括户数、出口、增加值等都在20%——30%,2007年跌到10%以下,今年一季度到二季度又在迅速下降。广东二季度竟跌到3%。不应该认为是正常的。我们流动性充裕,储蓄率高,储蓄率高表明民间资金也充裕,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又是好的,可是我们的股市却一蹶不振。周边国家股市跌,我们跌,周边国家股市涨,我们也跌;人民币升值幅度大,股指下跌,人民币升值趋缓,甚至贬值,股指也跌。上证指数从6124点,一直跌破1900点,跌幅已经达到70%,还不见底。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形势弄得如此尴尬?
问题是由流动性过剩引起的,而流动性过剩是“进口”的,准确地说是从美国“进口”的。是美国寅吃卯粮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达”的金融制度不断制造了流动性过剩,通过我们有缺陷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制度,让美国制造的流动性过剩输送到中国来了!
通过过程分析,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一, 流动性过剩的产生。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美国,流动性过剩主要也是美国制造的。美国是西方的头头,经济占全球的比例将近1/4,经济全球化绕不开美国。美国是以高负债的形式推动经济扩张的发展模式,自夸这种发展模式无比优越。负债的确创造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也营造了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低利率和魔术般的金融工具。在过去的几年中,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美国工人的工资总额没有任何增长,2005年以后,个人存款都是负增长,可是每年的生活水平都在改善,靠的是借贷消费,寅吃卯粮。人称借钱发展模式。美国充分利用美元是世界货币的独特有利条件,世界使用美元,美国生产美元,信用造就美元,美国成为经营美元纸币的全球发钞银行。美国通过发钞权造就的纸币就可以换取世界上任何有价值的商品与服务。通过过度发行美元而发财。在海外,美元的发行量超过美国经济规模的三倍;在国内,奉行“经济双赤字”。不仅推崇借贷消费,还把房地产贷款债务、贷款债务、信用卡债务,一个一个被银行打包,变为证券出售。贷款证券化又助商业银行持续放款,把生活水平泡沫又放大,又向世界扩散,结果世界为之拖累。美国的货币政策深深影响世界经济。2001年以后,美联储为刺激经济,连续14次降低再贴现利率,13次降低联储基金利率。宽松的资金供应环境加剧了流动性泛滥。这次是从“次贷”开始的。先“次贷”危机爆发,接着逐步向贷款债务、信用卡债务蔓延,波及银行。美国的“问题银行”增至上百家。五个大投资银行先后“消失”了三个。AIG是美国最大的商业保险和寿险公司,美政府决定接管AIG。这是美国央行历史上对私营企业最大一次干预行为。为了挽救市场,美国一次又一次大幅降低利率,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资金,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流动性过剩,使全球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上涨势头一发不可收拾。美国这种发展模式,的确把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发挥到“淋漓尽致”,“发达”的金融工具成了制造经济泡沫的工具,危机往往也在这里潜伏下来,“茁壮成长”。至于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扩大,主要不是汇率问题。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是近几年才上来的。2004年外贸顺差也只有320亿美元,如果剔除服务项目逆差120亿美元,13.5亿人口的大国,2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又算得上什么?即使有人民币币值低估情况,又能低估到那里去?各国货币间比率是一组组复杂的、规模庞大的经济对应关系,不是三两下就可以调整好的。美中的贸易逆差是美国的经济结构与政治政策矛盾造成的。美国的优势就在于高科技产品,一般生活用品大多靠进口。为了遏制中国,美国控制了高科技产品向中国的出口,但高科技的生产却发展快;而一般生活用品和低档产品的进口减不下来,但美国群众的需求却增加很快。想遏制的,而生产却发展很快,但出口上不去;要进口的是一般生活用品,美国自己不生产,而需求增加却很快,进口减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中贸易逆差自然要扩大。美国寅吃卯粮的消费制度和与它相匹配的金融制度是逆差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也是美国经济的致命弱点,也是美国对中国逆差扩大的根本原因。由此还撬动了世界热钱涌向中国,加快流动性过剩向中国转移。加上前一时期因为我们的不在意,向往到美国投资或拉他们来中国入股中国银行业,主动往美国挤,结果偷鸡不着,反蚀一把米。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7月底,我国持有美国国债5187亿美元,其中5月份前增加530亿美元,7月份又增加了149亿美元,约折合3.54万亿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提倡人民币稳定升值,本币升值加之在美国市场投资的低回报,导致人行美元投资实际年亏损高达10%左右,我们用10%的亏损买了通货膨胀率和企业大批倒闭﹍﹍,我们图什么?我们实行银行股份化改革,吸收外资入股139亿美元,我们买卖美国国债一直保持在4000亿——5000多亿美元,我们不是都在增加国内货币投放,推进通货膨胀?现在有人提出:“人民币对美元面临的不仅仅是升值多少,而是从根本上脱钩与换锚问题。”其实想把脚从美国抽出来也不容易,但是我们不应该继续往里挤。中美贸易平衡问题,要美国自己来解决,我们帮不上忙。 美元的流动性过剩让我们吃尽了苦头,我们应该切实预防美国把危机转移到中国来。。
二,流动性过剩的传递。
“进口”的流动性过剩是通过货币制度进到中国。货币发行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一个很长时间,我们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把外汇储备建在货币发行的基础上:外汇增加多少,货币发行多少,用发钞票来搞外汇储备。钞票发多了,人民币要贬值,财富要缩水,这不是要百姓埋单?这种强制性外汇制度客观上,为热钱流入提供了渠道,也造就了为国际金融攻击中国提供了机会。这两三年,固然贸易顺差发展较快,但热钱涌入更多,外汇储备则是飙升!就是这种制度性缺陷闯的祸。更不可理解的是我们用货币发行换取的外汇去买美国的国债,救了美国的“急”,我们自己却陷进去了。我们既承担了美元流动性过剩,又引发自身通货膨胀。影响之大的确惊人!据报上消息,截至2008年6月底,维持目前中国国民生产能力运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4.31亿元人民币,其中30万亿是由央行根据中国经济的运转情况发行的基础货币,占比为70%;另外12万亿元则是因应18088亿美元外汇储备而发行的等额人民币制基础货币,占比为30%。比例如此之大!又6月底,我们拥有美国国债约503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万亿元,都是占用基础货币,7月份又增加149亿美元,我们6月末市场货币流通量2﹒69万亿元,我们因购买美国债额而发行货币量大大超过了市场货币流通量!如果按广义货币供应量计算,3.5万亿元人民币,乘以货币乘数,约占M2 的1/3——1/2,犹如龙卷风席卷神州大地!于是乎,宏观调控出现了混乱,经济形势也发生了曲折。
我们的强制结汇制、与之匹配的货币发行制度和长期实行人民币单向升值制度,诱使我们跳进了热钱的“有效射程”之中,削弱了防御能力,被动挨打。
二, 紧缩功能的扭曲。
流动性过剩“进口”以后,为什么会波及中小企业大批倒闭?这是现行的金融体制扭的“曲”。
流动性过剩发展以后,必然要实行信贷紧缩政策;信贷紧缩政策通过金融体制的作用,产生了“扭曲”现象。外汇制度的制度性缺陷,给热钱涌入提供了渠道,配合热钱风暴的是金融体制。通过体制的作用,一部分企业活了下来,一部分企业垮掉了!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又是为什么?
回顾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行,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村的金融机构一度时期,曾经发展得很快,1998年以后,经过整顿,关掉不少,民间借贷也打入地下。农村信用社与城市信用社通过三番五次的整顿合并,也归到中央银行直接管辖之下。中小金融企业的发展受到严格的控制,形成了现在这种垄断型体制。我们曾经设想由国有商业银行划出一块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小企业的发展,还办过专业培训班,可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股市也是走同一条路,厚此薄彼,都是搞“体制垄断”。当我们针对流动性过剩,实行信贷紧缩后,在体制垄断的条件下,信贷紧缩中受害最先、最深的是中小企业。
先看一下流程,美元进来后,外汇结算后,基础货币投放受惠的是出口企业;但是无论人民银行用调升利率,或用发行央票、上调准备金率对冲,受“过”的是全社会的企业、百姓;境内出口企业得到外汇后,通过结汇兑换成人民币,存在银行(就全社会来说,即使用掉或没有用完部分,都是在银行);银行用这笔存款来发放贷款,会派生存款,再贷款,再派生存款(其系数大概是5.3),在不断扩张中,引发通货扩张,影响的也是全社会。况且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国有企业、大企业范围转,收缩贷款时,中小企业首先受到冲击。即使这些企业不是出口企业,不是银行贷款对象,但紧缩政策调整、物价的波动、利率的变化,其影响无不波及。我们很多中小企业靠民间借贷的比重很大,银行信贷紧缩后,社会资金紧张,民间借贷利率上升,照样要受到拖累。几年下来,我们用同一方法,治着同一方向紧缩,受冲击的总是处在这一层次的企业,中小企业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加上政策变动的冲击,其强度是很大的。国有企业和大企业不仅贷款可以得到照顾,不少企业可以从资金市场“圈”到资金,中小企业没有这个福气,终于酿成了中小企业资金链大面积断裂的悲剧。现在大批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而中国经济仍然有两位数增长,原因就在这里。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与传统的商品和服务的结构套利相比,与大规模直接投资和企业并购的资本套利相比,热钱利用我们的制度性缺陷,冲击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国家在最近已调整了不少政策,例如纺织企业出口退税上调、融资渠道拓宽、地方税调整,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改革金融体制。既是市场经济,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私有制企业都不应该靠体制垄断而生存
改革融资体制,一是兴办中小金融企业,二,加大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开放力度,当务之急是开放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存在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小生产的生产方式。因为在小生产方式下,生产规模小,生产的稳定性也较低,易被追求规模效益的正规金融机构所忽视,所以解决它们的融资困难,首先靠民间借贷市场,即使允许体制内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功能的延伸也难以解决它们的融资难题。因此,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要从开放民间借贷入手,放手发展中小金融企业。让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劳动就业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几年实践看,我们在金融体制改革时,如果只着眼于金融企业搞活,而忽视金融体制对宏观调控的影响,金融体制没有彻底解决好,即使我们花很大力气把金融企业搞活了,没有解决好金融体制问题,宏观调控也会乱象缤纷。这是严重的教训。要堵住或减少流动性过剩的流入,就需要从金融体制、金融制度、机制设计入手,提高金融体制的防御能力和政策的传递功能,体现出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性。
中国经济改革已经三十年了,但是在金融体制、制度改革上,核心问题似乎还没有解决好。现在人民币升值问题又高调提出,如果货币制度、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没有解决好,先强使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中小企业来说将是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