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阳宗海污染事件自9月18日通报以来,在云南引起很大震动。特别是饱受滇池污染之苦的昆明市民,几天来一直在关注此事件的处理情况。但令民众不解的是,虽然昆明市和玉溪市有关领导对污染事件表示“震惊、痛心和焦虑”,但迄今为止没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就此事向民众公开致歉。(2008年9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说老百姓并不希望领导干部在发生了一些责任事故后,仅拿“公开道歉”来搪塞和敷衍,但是领导干部如果连起码的承担责任的表现都没有,仅仅是表示“震惊、痛心和焦虑”,也实在是太不拿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当回事了,真不知有关责任人的“天职”和“良心”是不是都让狗吃了。
我们天天讲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可是对于一些已经官僚惯了、懒散惯了、渎职惯了的官员而言,他们只是把生命安全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平时热衷于迎来送往、觥筹交错,而对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企业的生产安全等安全教育、管理与督查,却一次次地走过场、玩形式。尽管制度可能制订了很多,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出了事故后,会主动地承担责任,严肃地问责追究了。
众所周知,制度贵在执行,而执行制度又贵在问责。制度强化而不“墙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行问责。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敢于当“黑脸包公”,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人,不管涉及到什么人,不论职位多高,都要敢于说“不”,发现一件查处一件,追究一件,只有这样才能抓出实效,才不致使一些官员无视群众切身利益的胆子越混越大而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
应该说,近阶段以来,中央屡刮问责风暴,接二连三地有一些高层官员、重量级干部被撤职、责令辞职和引咎辞职等。尤其是山西襄汾事件连下孟学农、张建民两位省级高官,随后引发临汾“官场地震”;“三鹿奶粉”事件今天,又有两个高官因三鹿奶粉事件而被问责。一个是李长江辞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职务;再一个是免去吴显国同志的石家庄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据2008年9月23日人民网—《人民日报》)而此前已令石家庄市市长、副市长、质检局长、食品药品监督局长等等落马;随后,河南登封、深圳龙岗等地都刮起了“问责风暴”,让我们既感人祸之危害,也感高层铁腕治政之欣慰。也许有人会说,有些领导被处理得有点冤枉,但是不处理,则会使一些受难、受灾甚至因为“人祸”而失去生命的群众,就会蒙冤、忍痛、寒心了。
党和人民赋予了各级领导干部权力,同时也赋予了其为民谋福利、保平安的责任。权责是一体的,而不是分离的,权责对等是“官员问责”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有职就有责,任职必负责,失职要问责。像一些重大责任事故,必须要追究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而问责制实际上是一种追究官员责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制度。官员出现失职、渎职并造成不良后果或损失,主政官员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或行政责任。同时,官员应有对民众负责任的意识与承担责任的道德勇气。然而,多年以来,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只知享受人民赋予的权力,而不知或不愿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太平官”、“混事官”在相当范围内存在;“功劳大家抢,过失人人推”成为普遍现象。一旦由于失职或失察导致国家和集体利益受到重大损失或人员重大伤亡时,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实在推不掉,就找借口,轻描淡写地以“交学费”等将之大而化小,小而化了。更有一些官员,只是不疼不痒地说一些“很震惊”、“很痛心”、“很焦虑”等等冠冕堂皇的安慰话,将“震惊、痛心和焦虑”当作“洗责肥皂”,连最起码的公开道歉的诚意都没有,连最简单的问责追究的行为都不做。当然,也有一些地方会刮点“问责风暴”,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问责最终不了了之;或是对事不对人,没有任何人为失误“买单”;或是只批评单位,不涉及个人。总之,这种走过场式的问责到头来责任人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些既助长了领导干部患得患失的不负责任意识,也损害了干部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削弱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中央打造“责任政府”也罢,推行“铁腕治政”也罢,都突出了一点,那就是“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先”。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题中之意,也是老百姓的热切期盼。我们欣喜地看到,近来遍布全国、席卷官场的“问责风暴”正强劲地刮着,一批因为失职、渎职、不负责任的官员被拉下马,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是,一些喊口号、找借口的官员,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一些官员惯用的“洗责肥皂”还被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着。
据悉,目前云南省已启动行政问责制,组成了有纪检监察人员参加的两个联合调查组,对各级各部门的监管工作展开全面调查。云南省环保局副局长杨志强说:“我们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但是,笔者认为,云南省的问责制还是启动得太迟了。但愿这迟来的问责能够唤醒一些不在状态的官员。
随着“问责风暴”逐渐走向“常态问责”,官员的责任意识将不断回归,还权于民,尽职于民,负责于民,将逐渐成为官员的自觉行动。当“震惊、痛心和焦虑”逐渐被问责、尽责的实际行动所取代的时候,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安宁将不再是奢望,“洗责肥皂”将不再有“销售”市场。
新闻链接:
阳宗海污染事件仍无官员道歉 云南省启动问责制
“震惊、痛心和焦虑”不是官员“免责肥皂”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