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博文想将原来所列的六个要素中的后三个一起写一写,分别是方法掌握、技能训练、知识学习。
是方法重要还是知识重要,我认为还是方法重要,因为掌握了学习方法,孩子可以自己运用方法去掌握知识,所谓知识,是高度凝炼的信息,而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非常之快,令人应接不暇,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跟得上信息的更新而不至于落伍。
举一个小例子,一般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被教着认字,但却不会使用字典。女儿在上幼儿园时,老师也是要教孩子认字,但在幼儿园小班的时候,老师就教孩子如何查字典,然后鼓励孩子多阅读,在读书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就自己学着去查字典。这个小小的改变,对孩子影响很大,上完幼儿园时,女儿已经能够认识2000多个字,很多少儿书籍都能够读了,就是得益于会查字典。这个改变就是以阅读为导向,培养孩子获得完整信息的兴趣,并早早地教会孩子方法,孩子就像是装了发动机一样,也不怕碰到生字,因为手上有一本字典,只要喜欢的书籍就敢读,获益很大。
再比如上网,也是一个方法掌握的问题,其实互联网上知识多得很,只要掌握了上网的方法,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在网上查到的,所以,很早就教会女儿上网,教她在网上查资料,收获也很大,现在女儿和同学之间经常发邮件,还自己尝试着建立了一个博客,发给我的文章自己还设计格式,插上图案,将她学的美术全用上了,高兴得很。
有些家长阻碍孩子使用电脑,不让孩子上网,是担心孩子迷恋网络,上网玩游戏等,其实不用担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本身,因为,网络是个工具,关键在于引导如何孩子正确地对待和使用网络。只是一味地阻碍孩子使用电脑和网络,反而使孩子在互联网时代落伍了。
西方和中国的教育理念非常不同,尤其体现在技能训练上。
中国的教育理念更强调知识的学习,所以,老师会让学生背诵很多东西,我记得上学时,要背诵大诗人李白是哪年去世的,现在想想都感到好笑,你说,李白哪年去世的,有什么意义。即使有意义,用的时候查一下不就得了,干嘛要记住呢?在这样的教育下,中国孩子考试的本领都很强,但一到实验室,就远远赶不上西方教育下的孩子,动手能力差很多。在大学时,碰到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个大一的新生,在食堂买了一个鸡蛋,放在桌子上楞愣地看半天,说,我以前吃的鸡蛋是白的,这个怎么颜色不一样?下口一咬,吃了一嘴鸡蛋皮。还有一个男孩子,拿着暖水瓶去打开水,笨手笨脚地将暖水瓶打碎了,就站在傍晚的操场上嚎啕大哭。你说说,生存能力这么差的孩子,培养了干什么呢?这个责任在学校,更在父母,上学就是为了考试,其他什么都不让接触,父母全都包办了,结果搞得孩子什么都不会,其实是害了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即使上完了大学,走上社会也很难适应。
西方的教育更强调技能的掌握,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生存与发展的技能,所以,孩子教育中设计了很多技能方面的内容,比如,学校要教孩子如果发生地震将怎么办?如果发生火灾将怎么办?学校每年要举行2次地震和火灾演习,一拉警报,孩子如何逃生,全都是训练过的。还要教孩子碰到坏人怎么办?如何报警?怎么保护自己?等等。每年学校都要组织1-2次野营训练,孩子就带点吃的,带上帐篷,老师带着到野外,在野外做饭,住在野外,还要学会识别野外的动物、植物,自己制作标本等。孩子学的东西都很实用,动手能力很强。学校还组织系列活动让孩子参与,比如演讲,就是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假期还有一些兴趣班,不是为了补习知识,而是为了锻炼技能,比如,今年夏天,太太安排女儿参加了一个班级,孩子自己觉得收获很大,每天盼着去参加,我了解了一下,原来是相当于团队训练,训练孩子如何沟通?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等,全部都是游戏,孩子玩得高兴,在玩耍之中就掌握了技能。
我和太太还是很重视孩子的技能训练的,比如,很小的时候,去餐馆吃饭,就让她自己去付帐,一些小的衣服等,也是自己洗,过年的时候,让她自己打电话给老人拜年,出去旅游,让她自己查地图,给我们带路,就是为了锻炼她的生存技能。女儿总共去过9个国家,现在她去哪儿都不打怵。
包括让她学习游泳、小提琴、画画、滑冰等,在我眼里,首先也是一种技能训练,并没有定位成艺术熏陶,她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了技能,熟能生巧,越来越有兴趣,慢慢地也就陶冶了性情。至于以后她要不要专门吃这碗饭,根本不用考虑,顺其自然就行了,反正以后的选择余地很大,到时看她自己喜好了。
名言警句
Be able to be alone. Lose not the
advantage of solitude.
要有单独自处的能力,不要放过孤寂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