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的一点见解(三)


    前面博文列出了我认为对人一生影响较大的六个要素,分别是人格培养、性格形成、习惯养成、方法掌握、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也写了两篇分别阐述人格培养和性格形成的博文,很多朋友看了,一直在问我后面的几点什么时候写?

    看来,不能轻易就列出几点什么什么的,否则,总觉得象是欠了别人什么东西没还,心中总是惴惴不安,今天抽空再写写习惯养成。

    其实,关于习惯方面的书籍和文章非常之多了,基本意思无非是行为不断重复,就形成了路径依赖,也就养成了习惯。而习惯一旦养成,就强化了路径依赖,人的行为又会继续沿着这个路径,惯性前进,于是又形成马太效应,好的越来越好,不好的很难改变。可见,习惯养成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说,人的一生其实是依靠习惯在生活,符合习惯的行为,就会觉得很舒服,违背习惯的行为就会觉得很别扭。如果是好习惯,就等于在强化好行为,比如喜欢读书,习惯性的,抽空就读书,日积月累,可能会知识渊博。而坏习惯就等于在强化坏行为,比如喜欢抽烟,也是习惯性的,有机会就想抽烟,也是日积月累,可能会产生疾病。

    所以,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送去读私立学校,是寄宿的,每周接送,当时这么做,很重要的原因是考虑到习惯养成的问题。因为,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的习惯影响是顺其必然的,而不是预先设计好的,刚开始也不是一贯性的,如果父母意识不强,不是很坚持,再加上如果有老人来点溺爱,孩子的好习惯比较难以养成。而学校就不一样了,学校的安排不是针对一个孩子,是一个集体,是将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共性提炼出来,并形成了制度规范,所以,很有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比如,学校要求,晚上10:00准时睡觉,睡觉前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边上,起床后干净利索地穿好衣服,并且将被子叠好,一个学期下来,孩子变了,每周末回家,没人要求,她也是这么做。这样的生活习惯,如果一直在家里,不是依靠集体的力量和老师的作用,比较难以养成。

    人的习惯养成还不仅仅体现在行为上,还体现在思维方式,也就是思维习惯,这东西对人的影响就更大了,而且,还不太容易感知到,不仅仅别人不容易感知到,有时候自己也不容易感知到,但却时时刻刻左右着一个人的思维。

    去年,岳父去世了,太太很难过,在国外经常想起来流泪,女儿就安慰说:妈妈不要难过了,姥爷是去了天堂,在那儿会很快乐的,我们要高兴才对阿。小小的孩子知道这么想,说明她的思维是关注别人的,是积极向上的,我听到后感到很欣慰。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受习惯左右,那就是品德。

    一个人的品德怎样,除了内在的实质,主要来自于别人的评价,比如,你认为某某人很诚实,是因为你和这个人打交道感觉到的,多次交往都感觉到某某人诚实,就会觉得这个人诚实,但其实这个人是不是真的诚实,或者是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诚实,只有他自己和上帝知道。他完全有可能是装出来的,不过,想一想,一个人要是装一辈子,那还叫“装”吗?装一时是“装”,装一世就是“品德”,装一次是“装”,装一辈子就是“习惯”了。

    可见,别人感受到一个人的品德,其实,就是这个人的习惯。

    总结一下,行为重复形成习惯,习惯影响思维,习惯影响品德,习惯决定命运,既然这么重要,那就慎重对待,并从小养成。

 

 

 

 名言警句

Courage and resolution are the spirit and soul of virtue.
勇气和坚定是美德的精神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