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个村庄,你我都是老乡;昆明是个家园,你我都是成员。”中共昆明市委书记仇和8月29日在昆明举行的清华大学第三届公共管理高层(昆明)论坛上表示,新昆明建设将向海内外投资者敞开大门。在演讲中,仇和分析说,昆明是云南唯一特大城市,发展首位度、经济集中度、产业支撑度、社会集聚度在全国省会城市几乎绝无仅有。昆明就担负起“一市带全省”的责任。“这种集中,对我们的招商引资是极为有利的。”仇和同时也指出,昆明在省内无对手,往往以“老大”自居,这对发展不利。“我们要从思维、思想、思路等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并反思我们的发展模式,越是地处西部,越要打时间差。”(2008年8月3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中国新闻社)
常言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地方的发展,从纵向来看,也许可能是前进了、进步了,但是放眼全国,横向比较,可能还是落后了一大截;中国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我们绝不可“夜郎自大”、“盲目乐观”,要有一种全局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不能以“井底之蛙”的狭隘眼光来对待发展。在这一点上,仇和的清醒认识令人钦佩,他指出,昆明在省内无对手,往往以“老大”自居,这对发展不利。仇和分析说,西部与发达地区在区位、资源、政策、人才、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所以西部在发展过程中,改革要打时间差,开放打空间差,创新要打信息差,治理要打制度差。因此,他提出发展工业和旅游度假并不矛盾、“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的观点和理念。
作为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在中国官场,仇和是最为知名的官员之一。他在江苏沭阳任职期间,强力反腐,以扣除公职人员工资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强制拆迁,强令国企改制“以卖为主”;最早在全国完成干部“任前公示制”、干部“公推竞选”等民主制度建设试验。他的“铁腕”,曾引起巨大争议,但同时也赢得了“全国有名改革家”的称号。
仇和主政昆明以来,还是一直以“改革急先锋”的形象出现在公众和媒体的面前。他的“雷厉风行”曾让很多瞌睡虫干部感到“压力”。从公布领导干部电话到全国性的招商引资,他给温吞的昆明带来了不同的理念和发展模式。上任伊始,仇和就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在就职演说时他曾表示,愿做一名合格的“纤夫”,与昆明各族人民一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拉动昆明这艘“巨轮” 快速平稳前行。在仇和的思想理念中,“影响发展比贪污更可恶”,“扫除一切阻碍昆明发展的思想障碍,打破一切影响昆明发展的制度瓶颈。”仇和堪称是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2008年2月14日,仇和在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表示,“要确立这样一个原则:只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社会民生,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凡是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大胆参考;凡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倡导这样一种风气: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为了推进发展,为了解放思想,仇和无论是在江苏宿迁还是在云南昆明,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治庸风暴”、“解放思想热潮”,当然,这也让很多官员感到不自在、不自由,甚至抱怨其搞“人治”、搞“激进”。但是,正因为他锐意进取、敢作敢为,以“铁腕”风格推进当地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大胆挑战某些体制局限,更因为他的确能给当地带来好的、大的变化,仇和的名字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着。
在发展的问题上,我们的一些地方官员常常喜欢满足,取得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停滞不前,缺乏一种长远发展、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存在一种小富即安、小进即喜的自满意识。官员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便习惯于搞一些短平快的亮点项目、样板工程,不会在更高、更远、更强的层次上谋求一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甚至还会制造出一些形象工程、面子事业出来。相比较而言,仇和在发展上的“自谦”,着实值得大小官员仔细品读和玩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是前行的力量。思想解放的仇和向来不喜欢“墨守成规”、“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快”是他的一大风格。演讲前,虽然准备好了讲话稿和PPT幻灯片,但他却说:“稿子会发到大家手上,为了节约时间,我就不念了,太程式化了。”演讲中,他旁征博引,昆明的各项指标数字烂熟于胸,其他省会城市与昆明比较的数据也是信手拈来,其语速之快,也令现场记录的文字记者奋笔如飞。其实,在此之前,昆明地方官员就已感到仇和之“快”:开会快,用餐快,脚步也快。昆明市委宣传部部长张红苹就曾向媒体透露,为了跟上仇和的脚步,“连高跟鞋都不敢穿,办事一路小跑生怕跟不上”。如果我们每一位官员都有了仇和这种“快”的精神状态,恐怕想不把事情干好都难。
有观点认为,“做人要自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自足”。对于官员而言,做事首先必须要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无止境,必须做到“知不足”,永不停步。因为,“知不足”,方能找准差距;“知不足”,才会有压力和动力;“知不足”,才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知不足”,才能有的放矢,从容应付各种机遇和挑战。仇和在发展问题上要求不以“老大”自居,就是一种“知不足”,可以看作是对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官员的一种最好鞭笞。
新闻链接:
仇和:昆明在省内无对手 以"老大"自居对发展不利
仇和在发展上的“自谦”让谁坐立不安?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