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金牌咬一咬,才知道成色


叶匡政:金牌咬一咬,才知道成色

        想尝尝冠军的滋味吗?那得借块金牌来咬咬。今年奥运冠军的这个标准pose,让我的牙齿也有点痒痒的。一时坊间冒出许多为何咬金牌的猜想,公婆各执一词,都有几分道理。

       没什么想象力的说法是,咬一下表明真金,以示庆祝。比较幽默的说法是,像狗熊在猎物边撒泡尿,冠军也得在金牌上留个牙痕,告知别人它永远属于自己。比较官方的说法是,通过咬金牌来进一步展现国家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升华。比较学术的说法,用的是弗洛伊德的“口唇期”理论,说冠军在经历了高度精神集中的竞争之后通过咬金牌这种精神放松行为来实现人的本能属性的回归。(够长吧,学术话语一般不打逗号。)比较无趣的说法是,摄影记者让咬的。比较无产阶级的说法是,金牌可以当饭吃,咬一下表明自己从此以后就不用愁了。

       前奥运冠军刘翔有个比较浪漫的说法,说拿金牌像做梦一样,咬一下看是不是真的。这个说法有点一语成谶的意味,刚过了四年,刘翔的这个梦就被大家吵醒了。

       金牌尽管做得一模一样,成色还是不大相同,咬一咬或许能提醒自己。比如足球、篮球的一块金牌,就要比标枪、跳远等金牌含金量大得多。因为前者有巨大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各国商业机构的投资自然大,竞争也必然激烈。得这样一块金牌,举国上下自然咬得带劲。

       金牌成色不同,还体现在冠军的身份上。那些过去做邮递员的、做摄影师或牙医的业余选手,咬起金牌来往往最开心、最自然,因为那种喜悦是源自内心的。一咬之中,透出了对自己项目的热爱,他们是真正体现了奥运精神的一群人。

       还有一类选手有点像过去说的御用文人,我们可称之为御用选手。现在奥运会这种冠军也挺多的。比如牙买加这个国家,为了防止欧美的“田径移民”,对短跑采取的就是御用体制。这些御用选手虽然也咬金牌,但咬的含义不同,有代表国家咬的意思。所以金牌咬起来,就有点恨恨的意思,因为假如咬不到,回去可能就丢了饭碗。一咬之下,爱恨交加。其实细想,牙买加这些选手虽然跑得快,但极难影响到大家对牙买加综合国力的看法,大多观众也就认为这个国家的人比较擅跑而已。

       另一类是商业选手,被各国的职业俱乐部养着。这些竞赛,其实比的是各个国家职业化水平的高低。这类选手算得上奥运会的混世魔王,并不十分看重金牌,在乎的是它的国际广告效应。当然迫于舆论压力,他们有时不得不为金牌出大力流大汗,但终究有所保留。他们咬起金牌来,就显得有点心不在焉。美国梦八、巴西足球都是其中的典型

       同是奥运选手,因为家底不同,并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这几类选手,御用选手的压力无疑最大,所以得了银牌,他们都难得开心起来。银牌对个人来说是一种仅次于金牌的奖励,但一旦挂到国家这个大脖子上,就算不得什么了,于是弄得他们自己对银牌也兴味索然。

       中国这次,是稳坐奥运金牌第一的冠军交椅的。我希望国际奥组委顺便给金牌第一的国家,也发一块大金牌。这样,我们就可以建一个奥运博物馆,把这块大金牌陈列出来,免费让每个中国人咬一咬。无论怎样,这块大金牌是每个人都出了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