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刹何以感动世界?


中国古刹何以感动世界?

潘军强

 

千年古刹昭明寺 

    近日,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体检,利用间隙我们游览了千年古刹昭明寺。

    车行至半山腰,需要步行上山,但山路十分陡峭,大约有五里多路,途中不断看到有僧人肩负行囊,负重而行,累得满头大汗,但看上去依然神色自然。

    这让我想起了千年古刹遗址的重建者——齐素萍居士。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齐素萍居士望着千年古刹遗址,凄然泪下,发愿重建。她的意愿得到了临安市委市政府、宗教界及各界的大力支持。

       1996年春天,齐居士再次上山,开始了重建历程。她确立的宗旨是:愿正法久住,以净土为归。刚开始时,靠着当地居民你家送一把稻谷,他家送一碗米的帮助,齐素萍领着另几位居士开始恢复大雄宝殿、观音殿。

    齐素萍伤心过,哭过,但从来没有退缩过。她百折不挠,锲而不舍,护法心诚,终于感动了天和地,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中途资金困难,齐居士没有退缩。

    当我面对万级石阶走得气喘吁吁,当我站在云烟浩淼的天目山上极目远眺,我在想当年的建设者们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他们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山上,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建筑寺庙?是为了躲避尘世的喧嚣还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在这样的深山中他们修身养性,普法宣传,所以资料都是免费发放。那就是一个目的——为了宣传佛教的教义,普度众生,教人行善。

    他们并非是两耳不问窗外事的,例如20041226日,印度洋海域发生了千年未遇的海啸,致使东南亚6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当法师通过电视新闻得知此消息后,彻夜未眠。次日即召集寺院工作人员举行了大型的祈祷活动,并向杭州有关部门捐助善款20万元人民币。随后,法师又南下新加坡,再次为灾区人民捐献赈灾款10万新加坡元(折合人民币50万元)

     可见,仁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心会使人的胸怀比天地更宽广。如今,千年古刹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探秘、寻踪、游览。

    在当今世界日趋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形势下,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撞击和剥离。

    但我认为无论世界变得有多快,文化有多大的差异,有一种普世的价值,它必然存在,它根源于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所有的那种休戚相关的共同性。

    然而,这种共同性正在受到挑战。

    所以我们要思考我们该拥有一种怎样的生存法则和生活情怀?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心始终保持一颗仁爱的心?我们还需要作哪些努力,才能达到这种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