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活动可以看成是一种正常的经济活动,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有着严格规则的成人游戏;有主力也有散户参与。而他们每天都在用K线图进行着对话,进行着较量。
所谓主力,我们的定义是掌握大量流通股并且维护股价按照一定的操盘计划进行运作的投资者,这里并不局限于个人。主力的特点是掌握公司一定的基本面情况,能够预知公司未来的积极变化,提前在市场尚未知觉时大量介入并锁定筹码,然后借各种有利因素主动上推股价,高位换手,将散户套在高位,最终达到获利的目的。由于这类由主力介入的股票其股价的上升幅度一般要远大于市场,因此这类股票也就成了市场上被追逐的热门。
这里我们先来分析普通投资朋友的投资方法。我们现在都知道,投资就是买好股票,而好股票的标准就是会涨或者说是会大涨的股票。什么样的股票才会涨?我们知道有多种原因,比如由于业绩大幅度提高,比如获得了好的资产,比如行业回暖,比如某种产品打开了销路,比如享受到了优惠政策等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市场知道结果的时候股价通常已有所反映。显然,在公司研究这一方面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无法与主力抗衡的。由于持有大量资金的主力绝不会打无准备之仗,所以只要是被主力看中的公司一定会有基本面上的保证。因此我们紧跟主力的步伐是不错的。但我们并不认识主力,所以只能通过K线图来揣摩主力的意图。
正当我们满世界寻找主力的时候也许主力也很有可能在积极地运作股价以试图吸引市场的注意。作为主力,在建仓期间肯定不愿意市场介入,但一旦进入股价的拉升阶段则会十分希望市场的大量跟进,而此时尽管可能股价已经离开底部,但及时跟进依然会有可观的收益。主力此时希望市场跟进的真正意图是提高市场筹码的换手率,从而达到提高市场持有筹码成本的目的。然而市场只是一个概念,主力根本无法通过其它方法具体地去告诉每一个投资人。所以,K线图成了主力的必选工具。主力只有通过精心维护出来的K线图才能与市场进行对话。
因此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重视K线图,而且要从源头开始重视,也就是从每天交易时交易所实时提供的上下各五个买卖盘开始重视,这是K线图的基础,是K线图形成的最最基本的数据。如以下一些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种:较大的卖单被打掉。尽管交易清淡,但总会有一些较大的卖单出现。如果这些卖单的价位一旦离成交价比较近就会被主动性的买单打掉,那么这就是一种主力拉升前的征兆。
第二种:盘中出现一些非市场性的大单子。比如在日成交30万股的行情中出现3万股(1/10)、5万股甚至10万股以上的单子,而且不至一二次,挂单的价位距离成交价较远,往往在第三价位以上,有时候还会撤单,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这种较大数量的单子由于远离成交价,实际成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可能是主力故意挂出来的单子。其用意只能是告诉市场:主力已经在注意这家股票了。主力既然要市场知道,那么股价的结局就是上涨或者下跌而不会是盘整,当然主力希望市场认为是股价要上涨,但我们不能排除下跌的因素,除非有其它的细节能够排除这一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主力在大量出货前是有可能做一波上升行情的。
第三种:盘中出现脉冲式上冲行情。所谓脉冲式上升行情是指股价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然脱离大盘走势而上冲,然后又很快地回落到原来的位置附近,伴随着这波行情的成交量有一些放大但并没有明显的对倒痕迹。
由于成交量相当清淡,所以主力也肯定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参与交易,对市场也没有什么感觉。因此主力在正式拉升股价前会试着先推一下股价,业内称为“试盘”,看看市场的反应。也有一种可能是主力想多拿一些当前价位的筹码,通过往上推一下以期引出市场的割肉盘,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拉升。这种情况表明主力的资金相对比较充足,对股价的上升比较有信心。
第四种:大盘稳定但个股盘中出现压迫式下探走势但尾市往往回稳。这种走势比较折磨人,盘中常常出现较大的卖压,股价步步下探,但尾市却又往往回升。毫无疑问,这种走势的直接后果必然是引来更多的割肉盘。无非是想加大建立短期仓位的力度,就是希望买到更多的低价筹码。这是一种诱空的手法。
第五种:突破近期历史高位,创出近期新高。突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诱多,是最后的晚餐;一种是趋势改变,新一轮涨势的开始。
我们分析了几种情况,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主力要建一些短期仓位。根据这些仓位的量,我们可以对后面股价的上升幅度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原则上建的仓位越多,股价的升幅就越高,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取决于股价起来以后市场的认可程度,以及庄家的具体操盘目标。但有一点很简单的道理是,k线必须要突破近期的高位,创出近期新高或历史新高,才可能发展出一波新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