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早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意识形态就被政治化了。这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作为革命口号的“自由”、“平等”、“博爱”就是资产阶级用来鼓动民众,同封建阶级做斗争的有力工具。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变为全社会的意识形

态,这就开始了意识形态的政治化过程。

意识形态的政治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意识形态与统治权的结合过程。虽然“国家是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恩格斯语),但直到现代民族国家产生之后,特别是资产阶级国家出现之后,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密切关系才真正体现出来。资产阶级作为一个代表新兴生产力的阶级,为了推翻封建阶级获得政权,将自己的意识、思想说成是社会的普遍意识、思想,以此来吸引其他社会公众。资产阶级获得政权之后,一方面通过政治社会化使自己的意识形态渗透到社会公众之中,使其普遍接受;另一方面大力发挥意识形态对统治地位合法性的辩护功能,证明自己政权存在的合理性。

    意识形态政治化固然显示了意识形态强劲的政治功能,即维护政治的合法化,推动大规模社会政治动员,实现政权的转移,但是极端的政治化也有其致命的弱点:(1)意识形态的政治化使意识形态的其他功能削弱;(2)意识形态的全面控制,造成了全体社会公众思想的模式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3)意识形态的斗争长期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逐渐形成一种封闭的体系,与社会存在的距离越来越大,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的更新创造,甚至沦为少数个人或集团的工具;(4)除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不同阶层有着各自独特的思想与信仰)的发展受到压制,形成全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心—边缘结构;(5)造成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反感与厌恶,旧的政治社会化渠道和方式难以完成其功能,结果是社会公众认识的纷乱与信仰体系的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