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赛场风云变幻,充满悬念,不到最后一刻,都无法断言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这正是奥林匹克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们为之追随的魅力所在。
北京奥运首日,很有夺金实力的中国前奥运冠军杜丽,在巨大的舆论压力和主场压力等“压力”下,不幸失手,痛失了“志在必得”的女子10米气步枪的奥运首金;相反,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夺得首金,只是来拼一下的,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小将陈燮霞,却发挥得非常出色,“轻松”夺得了含金量很高的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枚金牌,并打破了女子举重48公斤级的奥运会记录。人们在“悲”与“喜”、“失”与“得”、“憾”与“幸”、“败”与“胜”的博弈中,似乎应该顿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赛场上比拼的是实力,更是心态。
应该说,能够被挑选来参加奥运会的各国选手,都是实力比较强的,也都是奔着摘金夺银而来的。但是,并不是说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大赛面前,如果说运动员一点紧张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关键要适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看淡夺不夺金牌、拿不拿“首金”,并在比赛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水平发挥的“感觉“,放下一切不该有的思想包袱,奋力拼搏,永不言弃,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比赛成绩。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不单体育比赛如此,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是如此。比如说,有的人成天盘算着升官发财、出人头地,以致渐渐地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扭曲,不在工作上下功夫,即使自己再有加官进爵的“实力”,也未必能够“如愿”,相反还可能“走火入魔”、“误入歧途”,走上歪门邪道,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而相反,如果我们脚踏实地地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组织上会对自己有个好的安排的。再比如,有些学生一心想考取名牌大学,有些家长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使得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集中不了注意力,即使平时的成绩再好、实力再强,也很难在高考中有很好的发挥,而与“梦想”失之交臂。如此等等的“实力”和“心态”的较量,都警示我们对一切都不能太“苛求”,要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境界,甚至有时还要有一种像阿Q一样的精神胜利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欲速则不达”,其中心态很关键。
奥运赛场上要有好的“心态”,这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位运动员都放弃目标、放弃追求、放弃努力,相反,更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和努力,超越自我,超越极限,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彰显“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
调整心态,就是要抛弃功利思想,要凭着良心做事,靠着信心成事。就像参加奥运比赛一样,要有重在参与、促进人类社会和谐进步的精神,不能有“夺不到金牌,就对不起父母和亲人、对不起领导和教练、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狭隘观念和功利思想。当然,夺得金牌是对所有关心自己的人的一种最好回报,但绝不是唯一的汇报,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实现跨越,同样是功臣,一样是值得人们尊敬的英雄。
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考察奥运备战工作,看望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时,对正在训练的中国体操队的运动员说,“看到你们正以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不辞辛劳,抓紧备战,我们深受感动。我国体操健儿拥有较强的实力。希望你们刻苦训练,科学训练,提高竞技水平,保持良好心态,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总书记的关切和关怀,无疑是给中国的奥运健儿上的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和动员课”或“心理干预和疏导课”。
如今,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才刚刚开始,中国代表团的每一位官员、每一位教练员、每一位运动员,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作出自己该作的努力,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增辉,为奥运添彩。
赛场上比拼的是实力,更是心态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