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莫罗
虽然中国国际化全球化的口号不绝于耳,但实际上某些人极力的维护的,仍然不脱为一种狭隘的国家主义,最近接二连三的事件显示,中国的国际化口号所伴随的,是反国际化的实质,比如“棋圣”聂卫平近日通过媒体炮轰郎平等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表示“很不喜欢”这些教练教出几个对手来和中国女排对抗。聂卫平对“那些出国去执教其他国家乒乓球、羽毛球的教练”说:“别忘了,你们是中国人。”比如
但问题却是,激愤的网友并没有从这里着手,而是从这里开始向另一个极端发展了,从聂卫平言论到网友对因为发表《俄罗斯比中国更具潜实力》而对新加坡媒介及作者韩和元的批评,就可见这种可怕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那么什么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呢?口头的国际主义实际的国家主义,口头的“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或者标榜欢迎一切批评意见和不同意见,但一旦真碰到有人批评,就立即猛跳起来,缺少包容的雅量。容不得不同观点,也容不得批评意见,更容不得错误的批评,这就是常常被外界所讥笑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这是一种典型的以中国与非中国对立的思维,并以此来决定所谓的中国内涵,这种意识下的这种群体,他们不仅容不得批评和反对意见,而且喜欢将很多行为和价值观极端化。比如,他们所认为的“爱国”,就是不能对国家有任何批评,这点
中青报的
郎平等人执教海外体育团队的现象来看,首先,体育本身强调“参与和竞争”,各国运动团队所表现出的关系,就是典型的竞争关系而非敌对关系。一国运动队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以打压他国运动队的发展和进步为手段,更不是以消灭或者压制他国队为目的。其次,一个人到国外执教,能够促进运动经验的交流,形成相互促进,这对全世界的运动发展都有好处。第三,即便中国人的执教让外国运动员的水平提高了,也能更好地展现中国的水平,继而促进中国队继续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郎平等人的出国执教,并非“资敌”,而是对体育精神中“在竞争中提高”的最好诠释。
而
但也正是这些现象,就发现中国的国家主义的逆流依旧横行不止,中国人并没有因为将要点燃奥运的圣火,而更能坦然面对国际。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国家主义的逆流恰恰是反映了对国际化的畏惧。这种狭隘的爱国主义者,实际是部分国人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他们害怕批评,虚荣自尊,喜欢生活在没有不同意见、一片逢迎的虚伪氛围中,一旦遭遇批评,就容易恼羞成怒,将善意的批评者甚至帮助者当成敌人。郎平和韩和元都是象征“非中国”的牺牲品,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