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经济转型,建立要素配置市场应是当务之急


珠三角经济转型专题研究系列文章

      CROS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信息部副主任  江伟华

 

“再闯出一条路来”的解析

中央重提忧患意识与珠三角经济转型有什么联系?理论创新的作用在哪里?对于广东而言,中国经济GDP1/4来自广东,为什么广东经济还要转型呢?这样的转变,很多人会以为放弃已经取得的成功,再踏上新的征程。从内心而言,这次经济转型产业界、企业界并未做好思想、组织、产业规划上等多方面的准备。

1978年以来,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发展至今,将满30周年,中国从最初的开放,从发展三来一补贸易为出发点,逐步建成了符合现代工业发展体系的加工制造业体系,因此,在30年来到之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全世界的袜子、裤子、衬衫等绝大部分由中国市场制造生产,中国为世界市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丰富了国外民众的生活。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有一种声音一直以来都在宣传中国产品带来的负面报道,一时间,中国产品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一时间,“中国商品怎么了”经常环绕在耳边,这是来自国际上对中国产品的关注,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以劳动力、市场、矿产资源换技术的思想,虽然取得了局部的成绩,但从总体而言,我们并未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在产业利润的分配上,我们位于产业最下游的利润区,即使是这样,微薄的收入给珠三角依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建设的初期,中国在加工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政治、社会、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发展,印度、越南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社会、经济也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他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借鉴中国模式,由此而来,他们的招商引资活动将对中国现有产业的带来具有挑战性的竞争,因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开放、资源方面也将拥较强的竞争力,越南招商团的到来,说明了珠三角经济中的简单制造加工业将是他们的招商目标,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珠三角经济如不进行周密细致的规划,恐怕有一天,中国制造的产品将不再成为世界市场最受欢迎的产品。

在上述背景之下,珠三角经济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难以为续”现象难以支持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珠三角经济转型时机已经成熟。发展什么样的经济,才能成为区域经济新一轮的发动机,从20062007两年的社会及经济发展实践来看,发展高端产业已经成为政府所选择的目标。

何谓高端市场?

高端一词,在产业界、企业界都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在一次企业家座谈会上,与会企业家都提到了高端市场,但就什么是高端市场的特征,从他们的表述来看,都是非常模糊的,这说明了,政府转型的战略企业是非常的不清晰,导致了实践过程中,产业界企业界在经营中依然是走老路子,对外宣称换新词。

盖几栋楼、把产品卖到香港就是高端吗?这显然是高端的误解,更是对企业国际化的误解。什么是高端市场?简单而言,就是处于产业链竞争上游的市场。从企业经营角度看,区别高低市场,不是看名词,而是看利润来源的大小。目前,珠三角多数工厂,都属于加工制造业,他们的利润为产品加工利润,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按照产业利润的分配比例来看,这些企业获取的只是5%-15%的加工利润,而品牌及技术所获取的利润为85%,这是按照100%利润基数来谈分配的,实质上,品牌所占据的利润远远超过85%。例如,生产1000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玩具相当于30000OEM的加工利润。珠三角经济转型,最令人担心的是从简单人力加工转向简单智力加工,如果是按照这一方向转型,我们民族产业依然处于产业竞争的最末端。因为我们没有技术、品牌,也就意味着高端市场依然离我们很远。例如,原来我们生产的是玩具,现在做的软件外包,前者是简单的人力加工,后者是具有一定智力水平的加工,本质上他们都是获取了加工收益,而这一发展的趋势是农民工逐渐被大学生所替代,其它没有变化。

所以,高端市场是指产业的上游市场,它们是由技术、品牌、资金、人才等要素构成,获取的利润不是来自于加工收入。

产业国际化的标准

国际化不是卖几个产品到国外去,也不是去几个人到国外去,从珠三角企业的加工及流通来看,国际性的采购业务占据了企业及工厂的主要份额,但这不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把产品卖到国外去,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把加工的产品卖到了国外去,这类产品无品牌无技术无高利润,产业也无竞争力;另一层是把自己造的产品买到了国外去,这类产品有品牌有技术有高利润,产业有竞争力,但这类有一个特例,就是有品牌有技术低利润通过地下卖到了国际市场,这类更不是我们所指的国际化。

产业国际化程度的高与低,说明的是参与全球市场化的分工程度,但绝不是指产业具有了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低,在目前的情形,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程度低,这个程度特定指具有某种高新技术的产业分工,另一个是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大范围的走出国门,在国外常年无固定的中国品牌中国自主技术的产品分销渠道或产品销售活动。因此,这一层意义上的国际化标准涵盖了品牌、自主技术、固有经营场所、产品被国外民众认可并愿意长久消费及享有较高的利润率。

珠三角经济圈,再次腾飞需破除现行的土地分配制度

粗放型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已趋于尾声,在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珠三角经济如何实现再次腾飞,值得政府和企业界重新去探讨及探索?如果时间再往后推移15-20年,未来内地的发展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难题。经济发展受制于土地要素,已成为受制于政府和产业界的难题。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多数已经控制在企业手中,新的产业发展没有了土地,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发展的空间,旧的土地所有者,大肆提高土地的收益能力,造成了成熟产业在退出,新产业进不来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谈区域经济创新,简直是说空话。目前,这一现象已明显的表露出来,并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循环发展。

做生意,都想独享。这是很多企业的思维模式,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中央政府的战略规划在产业上很难落实到实处,所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依赖政府的固定投资来推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存在先天的缺陷。所以,针对于珠三角土地现有的状况,政府应当通过立法的形式,来重新调节土地的分配制度,对只靠收取土地租金的企业,要考虑通过法律的手段及产业发展规划等方式来解决土地的流通、政府回购(重点是打击土地寻租)、土地与产业规划同步与使用等新的土地使用制度,建立严格的产业土地使用制度,控制城市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唯有如此,新产业才有发展的空间,老企业才能有发展的动力,区域经济才有活力。

新一轮经济大发展,政府应首当其冲

新一轮经济是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在国际化新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发展经济,确保我国产业具有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国防安全,已成为全党各级政府遇到的新问题。在企业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企业对国家的宏观战略,视为儿戏,都将政府的规划当作是饭桌上的笑话,大致意思是政府弄政府的,企业弄企业的,当政府需要企业的时候,企业可以出来忽悠上级乃至于中央政府,这种经济发展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这说明了政府的发展规划乃至于国家经济战略,企业根本就没有搞懂政府规划的意图。

市场化经济是要素经济,在企业微观竞争层面,企业能够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获取所需的要素,这是企业发展最基本的经营之道。但对于战略层面,很多企业除了知道不择手段赚钱之外,对于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不甚了解,盲目赚钱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弊端,这是市场经济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会经常遇到的现象。

珠三角经济转型,是产业的转型,是市场资源配置内容的改变,是国家经济战略的转型,这关系到产业升级及产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不是一两个企业转型就能做到的。所以经济整体转型的最初阶段,政府应发挥宏观指引的作用,通过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企业创新奖励、政府行政干预、法律督促等方式,逼着企业战略转型,最终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及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珠三角产业创新,应大力发展要素资源市场

宏观的要素资源涵盖了产业、资本、人才、传媒、大学、政府,微观的要素资源涵盖了土地、雇用劳力、金融、品牌、技术等多方面的资源。每一个产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针对不同的产业我们应当搭建不同的高端资源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建立新型的产品分销模式,在资源的配置上完全由市场供给,通过发展专门专业的资源平台,服务产业升级,服务企业成长、转型、升级,服务国家经济战略,最终实现提升产业竞争核心力,实现面向全球调到资源的目的,以此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资源配置服务。

    创新之风已在南粤大地兴起,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新一轮大跨越,珠三角经济在党的17大之后,开始全面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