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温总理对灾区孩子的牵挂,对灾区人民的关爱,感动、鼓舞的何止是灾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我想,也包括了全国民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温总理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以此表达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相信许多人会和我一样,一定还记得温总理深入百姓家中,查粮仓、看水窖,坐到炕头嘘寒问暖,下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们拉家常、话农时的情景,记得温总理下工厂、进车间、下矿井,关心关注生产建设事业,关心关爱工人生产安全的场面,更不会忘记他得知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后,在地震灾区尚有余震、交通中断、通讯中断的危急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飞赴灾区一线,看望灾区群众、指挥抗震救灾,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真行,表达着对灾区群众的关爱和关怀。
“情为民所系”在这里被温总理诠释的淋漓尽致。看到温总理为灾区孩子、灾区人民日夜操劳、不知疲倦的身影,头发斑白,面容憔悴,却又是那么坚毅、刚强、有力,谁能不为之动容,为之鼓舞。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面对极大的困难、空前的考验,灾区人民在灾难中挺立,以大无畏的豪迈气概,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阶段性胜利。当前,灾区正处在安置受灾群众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阶段。作为共和国的“总管家”,百忙之中还情系灾区所有孩子,专门给汶川特大地震灾难中顽强站起来的12岁羌族女孩刘小桦写回信,把一股暖流再次传递到了灾区人民的身上、心上。这既是鼓励,更是期望,真切地展露出了人民总理心忧人民、情系人民、胸装人民的高尚情怀,让我们读出了感动,读出了伟大,读出了灾区重建的力量和信心,读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坚韧不拔前行的步伐。
正如德阳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赵振臣说,“尽管回信是写给灾区小朋友的,但真挚的关怀却让灾区所有群众为之动容。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努力重建新的美好家园。”我想,这不仅表达了灾区人民的心声,也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决不辜负总理的希望”,来自于感动,来自于良知,来自于清醒,来自于使命与责任。因此,全国人民尤其是灾区广大群众一定要从温总理的回信中领悟真谛,把“决不辜负总理的希望”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灾后重建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这既是对灾区人民最大的关爱、最大的支持,也是“决不辜负总理的希望”最现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