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人物”栏目
今日媒体大量制造名人至泛滥程度,故可选择生活中身为小人物,却充满智慧与幽默感者上台戏说人生,让受众耳目一新,再不惑于虚名、追捧偶像了,而能感悟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潇洒好玩。
◎安心小栈节目企划案
● 与忧郁共舞(谈忧郁症)
● 老大靠边闪(认识恐慌症)
● 画中有乾坤(谈艺术治疗)
● 看身心科就对了(谈虑病症)
● 人生如戏,角色而已(谈戏剧治疗)
● 重新看待“自杀症”如何(谈自杀)
● 穿梭在虚实世界的另类族群(谈精神分裂症患者)
● 中药也有安心方(谈中药疗法)
● 活在当下无往不利(谈焦虑症)
● 你不孤独(介绍相关社团资源)
● 其实不只是口腹之欲(谈厌食症与暴食症)
● 把潜意识找回来(谈催眠疗法)
● 云霄飞车不好玩(谈躁郁症)
● 家人放轻松(介绍互助式家属团体)
● 动物之爱(谈动物疗法)
● 洗心革面不洗手了(谈强迫症)
● 拈花惹草创生机(谈园艺疗法)
● 进入乐舞世界(谈音乐舞蹈疗法)
● 不是故意上瘾的(谈成瘾症)
● 多吃悦性食物(谈食疗)
● 服药新观念(谈药物)
● 善待痴呆症患者(谈老年精神病)
● 今晚不要性焦虑(谈性治疗)
● 花精、香气都能安神(谈能量疗法)
● 一起来趟身心灵之旅(谈团体治疗)
● 康复的快捷方式是学习工作(谈职能治疗)
●
(谈认知治疗)(谈性变态)(谈社工角色)(谈自闭与过动)(谈失眠症)(谈行为偏差)(谈人格反常)(谈社区协助)(谈遗传)……
◎《心理访谈》选集建议
许多心理咨询师坦承,他们之所以从事这一职业,一种是为解决自身情绪或情感的困扰,或借此自我探索,另一种则是希望多一技在身无后顾之忧,而纷纷考证、执业。然而由于专业知识不足,临床经验有限,皆需要更多的案例交流为佳,恰可通过下列列举之《心理访谈》曾经播出过的内容,进行小团体讨论。建议如下:
● 暴力也遗传
● 丈夫学坏的真相
● 爱较劲的夫妻
● 愿做情人不敢做妻子
● 别让我替爸爸背黑锅
● 恐惧的轮回
● 奇怪的性爱之梦
● 我50,他37
● 儿子一年中休学20次
● 女儿不上大学要复读
进行流程:
● 静思祝福感恩三分钟(观看他人的痛苦前先给予祝福,也感恩所有的节目制作人员)。
● 观看案例(约20分钟)。
● 观后学习讨论。
——解读来访者错综复杂之因果关系
——还有哪些方面值得尝试处理
——可延展的情节探索
——对节目内容可再完善处的个人观察学习
● 分享:案情对个人的启发有哪些(包括生活感悟或执业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