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动态e信息(第6期 )


  经济运行动态e信息

  第6期

  目录

  铁路货运价格上调,企业面临运输成本增加

  中国沉着应对高油价,政府出台系列措施保护民生

  温家宝: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环保部:3成以上建设项目存在环保违规

  我国将加大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力度

  新一轮产业转移瞄准中西部

  铁路货运价格上调,企业面临运输成本增加

  中新网

  7月1日晚,发改委和铁道部联合发出通知表示,全国范围内统一提高铁路货运价格。对于那些需要长途运输的企业来说,则将面临成本增加。

  每集装箱每公里提高1毛钱

  调整前的价格,整车运输运价1的“基价1”(车辆始发和终到作业费)为5.60元,“基价2”(车辆运行途中运行作业费)为0.0308元。根据发改委网站公布的调整后的《铁路货物运价率表》,调整后“基价1”、“基价2”分别为5.7元和0.0336元。

  按照“整车货物每吨运价=基价1+基价2×运价公里”来计算,整车货物每吨每公里运价由原来的5.6308元,提高到5.7336元,提高了0.1028元。集装箱1吨箱“基价1”由10元调到10.1元/,“基价2”每箱公里由原来的0.0336元调到0.0369元。以发1个集装箱约1吨货物为例,运费则比之前增加了0.1021元。总体来说,每公里每吨货物的运费提高了1毛钱左右。

  企业面临运输成本增加

  对于很多采用铁路运输的企业来说,无疑将增加一部分成本。山东鲁花集团的食用油之前是用汽车运到北京来,但是受北京奥运进行交通限制的影响,该公司打算从今日起,尝试着用火车来运送。

  该公司调度处的宫姓负责人昨日介绍说,之前用火车和汽车基本上价格差不多,一吨货物运到北京都在100元左右。据他预计,铁路货运价格上调后,再加上其他附加费用,运到北京大概在120元到150元,甚至更高,这还比油价上涨后便宜的多,如果用汽车运费可能在175元到180元左右。

  受铁路运价上涨影响,昨日铁路运输板块中的个股悉数飘红。其中,铁龙物流上涨了5.88%、大秦铁路上涨了3.84%、广深铁路上涨了2.68%和国恒铁路上涨了1.84%。

  中国沉着应对高油价,政府出台系列措施保护民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进入7月,国际原油期货价连续居于140美元/桶之上。中国的汽油、柴油成品油价格已在此前提高。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金立群日前表示,中国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是“及时而必要的”举动,有利于解决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理顺价格关系,促进石油资源的节约利用。

  政府出台系列措施保护民生

  “油价上涨带来了烦恼,但政府将给我们全额补贴。对开出租车的前景,我还是乐观的。”北京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说。从6月20日起,北京原价1升5.34元的93号汽油涨到了6.20元,上涨0.86元。王师傅加了30升,比以前多花25.80元。油价涨了,各地出租车司机总体表现平静,也代表了多数百姓的反应。

  油价调整后,财政部紧急拨付对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城市出租车和种粮农民的油价补贴198亿元。

  同时,相关部委又联合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在出租车运价暂不调整期间,中央与地方财政对城市出租车经营者给予全额补贴,并要求将补贴资金以最快进度兑付到出租车经营者手中。

  油品价格放开是必然趋势

  业内专家表示,油品价格放开是一个必然趋势。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与以往的油价上调并无根本区别,只是上调力度稍大些。为理顺成品油价格,我国采取小步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逐步缩小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价差。

  之所以这样,专家分析有三个原因:其一,由于国内外油价倒挂,放开油价就意味着油价大幅提高,而目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通胀,在物价连续呈现涨幅扩大趋势,通胀压力不减的背景下,油价不能完全放开。其二,由于缺乏健全的石油期货市场,国内企业管理与技术水平又普遍较低,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消化成本压力,这使得油品价格放开的条件不尽具备;而且,油品价格放开必须以打破垄断、市场发育为前提,而在目前能源短缺、油价飙升的背景下,石油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加之我国是国际石油市场的后来者,缺少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这决定了维持石油行业行政性垄断的必要,完全放开油价还不是时候。其三,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尚处于起步阶段,储备远不足以对市场形成影响,我国石油企业又不具有对抗国际石油大鳄的实力,放开油价风险极大,因此需要特别慎重。

  新能源产业孕育更多机会

  欧盟专家弗里曼近日说,中国政府提高成品油价格符合短期和长远利益。从短期来看,中国提高成品油价格有利于保障国内供应稳定;从长远来看,上调成品油价格还有助于中国加强节能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亚洲开发银行预计,到2030年亚洲国家将有6.4万亿美元的新能源投资需求。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顾杰近日表示,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中国新能源产业孕育着更多的投资机会。随着《新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办法的颁布实施,国家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专家指出,本次能源价格提升,不仅是一次提价行为,而且是政府行为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中国公共财政终于决定减少对能源企业的巨额补贴,将补贴投向更为需要的弱势群体和产业。它意味着政府调控经济越来越向市场规律转变,越来越将有限的公共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提价虽然给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成本上涨压力,但也可淘汰一些落后、高能耗、不环保的产能,或者迫使产品由出口转向内需,长远上有利于遏制通胀,有利于整体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利于中国整体生存环境的好转。其次,它对于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对于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皆善莫大焉。它还会迫使中国汽车厂家通过技术进步,生产节能、环保型汽车产品。

  温家宝: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新华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至6日在江苏、上海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他指出,今年以来,我们克服了国际经济形势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我们既要充分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和重视面临的困难,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挑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骄阳当空、烈日炎炎。4日至5日,温家宝在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陪同下,冒着高温酷暑,到无锡、苏州的企业和农村调查研究。他先后考察了清华紫光软件集团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龙腾光电等高科技企业。看到这些企业面对挑战,积极应对,主动调整结构,加快自主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气象,温家宝倍感欣喜。他特别关心纺织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深入无锡第一棉纺织厂生产车间,认真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共谋破解难题之道。在无锡市东港镇东南村太湖万亩水稻示范园,他向正在田间施肥的农民了解水稻生产和收入情况,嘱咐他们一定要抓好粮食生产,多为国家做贡献。

  5日下午,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陪同下,来到上海洋山深水港,考察了码头和东海大桥的建设、运营情况,亲切看望了在烈日下辛勤工作的码头工人。6日,他还到联合利华、携程旅行网服务中心、上海光源实验室,进行调查研究。

  考察期间,温家宝于4日晚和5日晚分别听取了江苏省委、省政府,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他对江苏、上海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温家宝指出,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总体部署上来,扎实工作,迎难而上,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保持经济在较长时间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二要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三要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四要千方百计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点做好困难群众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五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温家宝指出,江苏是经济大省,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现新形势下的发展,江苏必须搞好两个统筹:一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苏北地区后发优势,特别是推进苏北沿海地区综合开发,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苏南地区要着力推进集约发展,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做好产业梯度转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南北共同发展。二是统筹城乡发展。要推进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继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他希望江苏省通过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在高起点上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温家宝强调,上海的发展,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龙头和示范作用。上海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以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业。要把金融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金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培养和吸引人才,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紧紧围绕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中心,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他希望上海要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扎实工作,勇攀高峰,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参加了调研。

  环保部:3成以上建设项目存在环保违规

  中新网

  环境保护部环评司副司长赵维钧昨天透露,去年原环保总局审查发现,有3成以上的建设项目存在着环保违规。

  在“国家环境友好工程”颁奖仪式上,赵维钧表示,目前中国新建成投运的项目进入了高峰期,给环境带来了新一轮压力。

  “2004年至2006年,国家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高达2171个”,赵维钧说,这些项目正在投入运行阶段,而它们的环保违规现象还非常普遍,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等现象还很多,由此引发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还十分严重。“2007年原环保总局审查了413个建设项目的环保验收,其中存在严重的‘三同时’违规情况,被令整改的项目达66个,加上没有审查的项目,违规比例不少于30%。”

  我国将加大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力度

  新华网

  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9日说,我国当前小煤矿数量过多,小煤矿仍然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灾区,各产煤省(区、市)应尽快研究提出“十一五”后三年分年度关闭小煤矿的计划,并明确责任部门,制定配套政策,坚决实现到2010年把小煤矿压到1万处以内的总体目标。

  赵铁锤是在此间举行的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他进一步表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努力培育大型煤矿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鼓励支持大型煤矿企业以收购、兼并、控股、托管等多种形式整合改造小矿,提高小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要严防边改造边生产引发事故。

  他同时要求,地方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严格煤矿项目准入,进一步控制总量,防止小煤矿边关边建、前关后建。

  目前,中国约有1.6万处煤矿,其中小煤矿约占90%。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05年的3.08下降到2007年的1.485,今年1至6月又下降到1.05。2007年,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国有重点煤矿的8倍。

  新一轮产业转移瞄准中西部

  中华工商时报

  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胀压力加大……

  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电油运力紧张……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压力之下,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大户”,悄然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

  “成本倒逼”激发新一轮产业转移

  “由于招不到工人,公司的5条成型生产线一度缩减至2条。”东莞清溪吉兴鞋厂的人事部经理向记者介绍说。

  目前,因劳动力价格偏低等原因,在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近89%的国际制造名城东莞,“招工难”的现象日显突出。

  其实,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只是当前沿海一些企业遭遇生存困局的一个方面。今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电油运力紧张、原材料价格频涨……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刺痛了加工制造业最为敏感的成本“神经”。

  加上一系列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政策出台,节能减排和劳动合同法陆续实施,环境保护门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工权益有了强制约束。各种复杂因素累加的高成本,激发了新一轮产业转移兴起。

  生产要素在产业转移中更合理配置

  从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明显看出:沿海之长,恰是中西部之短;中西部之长,恰是沿海之不足,双方取长补短,联合奋进,就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

  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

  “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主动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参与软件等国际项目外包,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国际品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指出。

  基于此轮产业转移“成本倒逼”特点,产业升级的政策环境日渐成熟。转移不仅仅是厂房、生产线简单搬迁,以产业转移为契机,谋求产业升级十分迫切。

  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研究部部长程伟表示,对于东南部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又可以享受到中西部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而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可以以投资迅速拉动经济增长。

  产业转移谨防再走“弯路”

  本世纪头20年是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期。

  当产业转移大规模展开之时,被冠以“淘金之旅”的投资洽谈活动一时间沸沸扬扬。为了吸引投资,一些中西部地区竞相强调“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环境生态”承载空间。

  “产业转移必须要有长远观点。西部是中国生态脆弱、经济滞后、社会相对贫困、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在这样的地区怎么定位其发展,包括城镇建设、产业布局、生态风险、生态安全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信凯说。

  我国东部在承接国际转移中,曾经为高污染、高能耗、不环保企业设置过低门槛,有过惨痛教训。在此轮产业转移中,中西部要坚决将此类企业拒之门外。

  “目前中西部地区的资源、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利用资本运营在内的多种手段,整合东部和中西部发展资源非常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微博士建议,通过企业上市,风险资本融入,收购兼并等手段,快速实现规模扩大,提升品牌价值,有助于提高产业转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