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题:浦东夜色


 

      

上海三题:浦东夜色

文/曹世中 

上海并不陌生。大约二十年前,在企业做销售,上海成为南来北往的中继站,采购、销售都要经过这里。

对上海印象最深的,是外滩,是南京路。20年前,南京路不仅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是全中国的时尚首选之地。有几次在上海逗留,上午从外滩的南京路东口入街,沿南京东路、中路、西路一路西行,一直逛到静安寺,已是夕阳西下,真真是可以让人过足“逛街瘾”。

在南京西路上,有一个上海服装研究所的新品展销部,那时,经常有款式很新的男装上市试销。记得有一年,在那里买过一件薄尼格子猎装,穿了很多年。 

在中国,有三条最著名的商业街: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重庆解放碑。在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商业大潮洗礼后,三条商业街都先后进行了翻新改造。我一直认为,除了重庆解放碑,这些改造都是失败的,尤其是南京路和王府井。

老商业街区经过翻新,外观似乎好看了许多,却毁掉了已沉淀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商业气氛。北京王府井在改造之后冷清了多年,近几年才又恢复了人气。南京路则在改造之后逐渐衰落,一条原来长达十余里、人头攒动的商业街区,早已是繁华不再。

 

浦东夜色:新上海的奢华 

今日上海之奢华,在浦东。

这从浦东一栋接一栋的摩天大楼,就可见一斑。

前几年到上海开会,华灯初上时分,曾漫步外滩,看对岸耸立的高塔楼影,看外滩大道楼顶五彩的广告霓虹。那时的江边,几乎清一色的外国厂商广告牌,让人大有“八国联军重回华”的感觉。尤以日本人、美国人、德国人的广告为甚。 

2008年6月20再到上海,下榻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东方滨江大酒店。在一个五星级酒店里,没有享受到什么出色的服务,却让人领略了“上网一分钟收费2元,上网包日120元”的掠夺式“服务”。

商家的强买强卖,在中国真是无孔不入!

下午在会场中,注意到了窗外不远处,就是黄浦江。

晚宴毕,已是七点半钟。于是,独自一人踱出门外。

东方滨江大酒店的左侧,是蜚声海内外的东方明珠塔。酒店门前,浦东的数栋标志性建筑,左右环伺,将大上海的骄傲,一览无余地挥洒进长长夜空。

入夜,浦东的高大建筑华灯齐燃,一派火树银花。

在这样的景观中漫步,美,可以在心中无语潜行。

 

在南中国在城市群落里,大江大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很多。但是,江边的历史,江边的商业史,不是哪个城市都有的。近百年的商业历练和浸润,已经让上海以浦江两岸为标志,彻底脱胎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城市。

在今日的大上海,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这种商业的奢华、躁动、喧嚣与人的匆忙胶着在一起,起伏着,律动着,忙碌着,让一个城市永无消歇。

江边的夜风,有些许凉意。

出酒店左行,再前行。抬眼处,已是浦江对岸外滩闪烁的灯火了。

 

在一小亭处,看到八点钟还有最后一班“浦江夜色游”班轮。买票登轮,一直走到最上层甲板。露天甲板上人不多,寻把靠椅坐下,江风习习。

少倾,一声轻鸣,几声水响。游轮,徐徐离开码头。

这艘游轮名为“中华号”,装饰颇为豪华。登轮者,多为男女结伴而行。

甲板无灯。两岸灯火灿然。

    

轮,轻行于江中。两岸灯影,此时却摇曳着,醉在了水中。

浦江夜色之美,唯此时,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

浦江夜色之美,不需说,只需品,静静地品。

浦江夜色之美,在夜色、灯光与城市建筑的轮廓中,忽近忽远。

浦江夜色之美,此时,只需要你用眼睛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

浦江夜色之美,唯中国、唯上海的黄浦江所独有。

浦江夜色之美,其实真的也需要,味道浓浓的商业霓虹广告。

  

    40分钟。一段静静的水面行程,就这样在流连与张望中,悄然而去。

    如今的浦江夜,活脱脱一个现代版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只是,在游人们低声的窃语中,失却了一些笙弦伎舞,失却了一些吟颂唱和,更失却了一些游历天涯时的那份怅然与落寞。

    灯红酒绿,早已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主旋律。

 

    如今,大上海的夜色美,已不在南京路,不在外滩,而在浦江。

    一水相隔的浦江两岸,五彩斑澜的霓虹光影,把世人全部置入一幅巨大的世俗画中:

    你看她时,她是你画框中的倩影;她看你时,你则幻化成她心目中的景致。

    生活就是这样,无论你是欢乐,还是忧愁,一切都会成为对方视线里的画面,或闪现,或定格,或伫留在你我他的记忆中。有时,这画面会与每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一样,随风而去;有时,这画面却如常听常新的歌,伴你一生。

 

    今夜,静美的浦江夜色,将大上海的都市之魅,张扬到了一个极致。

    此时的我,心境的舒张也达到一个极致。

    生活之美,天天都在继续。

    生命之美,何时也能如今夜一样,极尽张扬,而不留下丝丝憾事?

  

中篇:南京路:中国第一商业街的衰落 

2008-6-22  草记于上海虹桥机场

2008-6-30  北京家中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