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韧:黎明前最后的沽空绝杀
股指进入估值合理区域且消息面真空,周四居然出现千股跌停的惨状,令投资者心情再度陷入极度悲伤和郁闷的境地,其中"沽空"舆论的误导是关键,以至于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大声疾呼:股市也需要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千股跌停为何说"沽空"舆论绝杀是关键?数据显示,本轮股指八个月调整幅度已超过上一轮熊市四年的股指跌幅,而"沽空"绝杀的关键词:估值泡沫、美国次级债、高油价、全球通胀,越南经济危机,目前看来境内股市都已经过度反应:次级债危机之后美股最高跌幅仅在20%,印度股市年初以来跌幅仅在12%左右,若说高油价诱发的高通胀,不产油或者少产油的印度、日本、欧洲经济受影响更大,但似乎都没有造成股市恐慌,"沽空者"自年初便发起"心理战",声东击西剑指美国、印度要爆发经济危机,结果上述两国股市都未发生股灾,倒是"沽空者"没料到的越南爆发了经济危机,可惜的是境内股市却被忽悠惨了。
"心理战"周四再起,舆论对投资者心理面的影响也有一个马太效应,涨时推崇"多头",跌时致敬"空头",而且越到涨跌尾声散户对其景仰度越高。周四舆论无一例外偏向"空头",就连曾在高位欢歌"高原红"的经济学家,也倒戈"空方"悲观预测股指将跌至2400点,而各路"沽空"舆论更是倡导"弹了都要割"、"救了也没用"等理念,结果散户投资者心理崩溃,在境内股市估值已与国际成熟股市接轨,具备投资价值之际,却慌不择路地跌停出逃,令早已虎视眈眈试图抄底的"热钱"窃笑。
除千股跌停之异象外,三一重工涨停领衔股指、荣华实业跌停玄机重重皆可圈可点,因为二者都牵涉"大小非"减持的话题,三一重工"大非"作为产业股东之代表,率先表态新获流通权之股权再锁两年,已获流通权之股份设定高价减持条件,令众股东放心释怀,因此股价报收涨停。而荣华实业模糊利多题材的背后掺杂着"大小非"股东多次减持动作,监管层不得不"红牌"警示,令众股东不禁担忧ST东盛、ST宏盛的前车之鉴,迎来股价连续跌停。"大小非"问题远比市场想像的要复杂,现阶段"大小非"问题仅是心理面压力居多,而真正的"大小非"考验是在未来牛市风云再起之际,时间可能是2010年前后。
股指333点、998点时市盈率是15倍,目前综指市盈率已低企于20倍,成分股指已接近历史估值低点,境内股市跌幅已接近全球之冠,仅次于GDP总量相当于苏州的越南股市跌幅,"救不救市"早已是伪命题,关键是如何"救市"?而且标本兼治是关键。估值具备吸引力,在政策面随时可能逆转趋势的背景下,股市其实已具备投资安全边际,好比投资者在股指6000点上方切忌被"高原红"趋势忽悠,股指3000点下方更应该坚韧不拔地坚持价值投资.
谢百三:大起大落之迷雾管理层的态度
本周股市大起大落,如狂风巨浪,多空厮杀激烈,硝烟弥漫。
周三,在"十连阴"的严酷打击下,在人们的绝望之中,终于出现了140点的强劲反弹。直接导火线是股改第一家"三一重工"公告称:同时解禁的5.18亿股公司股份,再自愿继续锁定两年(如果低于55.76元/股)。
这表明了"三一重工"以及同类优秀企业对自己企业的自信和责任。这对于饱受"大小非"洪水之灾的几千万投资者,无疑是三九严寒中的一把火,立即引出了周三的大反弹。
然而,人们在100多家涨停板中,又看清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涨幅居前,成交量巨大,且它们在市场中权重很大,由此又带动了有色金属板块及银行板块的上涨,人们的信心迅速恢复。
周四早上,各大证券报对"三一重工"及"石油"、"石化"给与高度评价,对这次反弹也给与高度评价,并纷纷声称"中国股市长期投资机会开始浮现"。
然而,好景不长,周四,各大机构纷纷投入减磅行列,低开53点,并一路狂泄不止,最后下跌192点,以本轮股市下跌以来最低点2746点收盘,出现了"阴包阳"的悲剧,成交量达612亿(深市雷同),将刚刚有一线希望的几千万投资者再一次推入冰水之中。周五,股市绝处逢生,在成品油、电涨价的突发消息刺激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幅上涨,带动股市一扫阴霾,又出现了80多点的涨幅,人们期望在这里出现一个较好的反弹。
透过重重迷雾看股市
现在主要应分析的是:周三周五的大涨是一次技术性反弹,还是一次有实质性利多的重要转折点。
第一,"三一重工"的自我承诺,是战略性利多,还是战术性利多?
首先笔者认为,这反映了管理层正在密切关注与呵护股市。这件事如果不是管理层支持与认可的,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此外,如果完全与管理层无关,那也不必报道、宣传。它一则反映了"三一重工"的自信与责任,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管理层的态度。即他们希望化解"大小非"洪流。但是,笔者认为:除非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万科、长江电力、宝钢、中国平安等大盘蓝筹股也纷纷效仿"三一重工"出来"自我锁定",发表声明(那就是一个分量很重的利多),否则,它就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战术利多。
再者,是否有必要让中国1600家上市公司都再来一个"自我锁定"和表态运动呢?这对当前稳定市场极重要,也很难,因为如果这么做了,岂不是一种新的股权分置?又形成新的历史问题。我国2005年5月9日开始的带有历史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搞成美国、欧洲式的全流通股市。当然,在"大小非"如洪水猛兽般冲出来时,"三一重工"及管理层的善意努力和良苦用心确实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股市跌的太惨了,无论如何,好的企业应该让一步。
第二,"中石油"、"中石化"上涨对全局是利还是弊?
这两家"双石"双雄的大涨,只有一种可能,即中国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可能松动了,2008年6月19日,发改委宣布石油、电提价一旦涨价,这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及电等均会构成重大利多。但是,由于它们的上涨都可能导致CPI(居民消费水平价格指数)的上涨,而这从全局上、宏观上是不利的。
此外,油、电涨价又会增加企业成本,对其他上市公司形成部分压力。加之,中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油、电涨价,只会使价格出现调整,出现利益重新分配,不会出现大的战略机会。
价值派与趋势派之间大争论
相当多文章认为中国股市从6124点跌下来,跌幅已达55%,很多股票比香港市场低了,已完全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了。不过,A-H股一直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
(1)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两地无法直通车。
(2)A-H股两地数量相差大,如招商银行H股26亿股,A股为72亿股。
(3)两地观念差异,看法不同,如人民币升值引起航空股汇兑收益高,内地认为是长期利多,香港认为是一次性的。
(4)A股有"大小非"解禁,H股没有,这是目前最大的不同。
针对价值派的观点,另一种"趋势派"市场人士认为,中国A股市场仍处于下跌趋势之中,"熊市不抢反弹",他们还在静静地等待着,或只以少量资金参与,打打游击。但是这些看空的人往往也忐忑不安,担心错过较大级别的反弹行情。
周四传来成品油、电调高价格,同时煤价于6.19-12.31临时冻结的消息。
总的感觉:
2、石油比我们原先估计涨得多,但并未涨到头,与国际油价仍有距离。
3、估计国际油价会应声而落,因为中国油价涨,石油生产就会增加,中国因素少了一半,国际油价炒作因素少了。
4、政府将全面暗补变成部分明补,补给了农民、渔民、低保人士,是对的。原来暗补是害人,是补全世界人民(出口多)。政府考虑很全面。
5、对各行业影响各异,对中石化、中石油利多,对汽车制造业等不利。
前已述及,目前对中国股市的争论很大,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派人士认为,跌得差不多了,应该有反弹了;但是,基本分析派的人还是担心"大小非"源源不断如洪水般出来.
贺宛男:市场何以暴涨暴跌
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承认,金融问题有一部分是由政策缺陷和监管不足造成的,这是一个信号。周小川是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时发表这番言论的。这就是说,很多金融动荡并不是实体经济出现了大问题,而是由政策和监管层面造成的。显然,中国股市几近崩盘,也属于这种情况。
美国次贷危机是有关金融当局为了刺激经济,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越南金融危机是为了更多地吸引外资,采取过于激进的对外开放政策造成的,其在本国外汇储备不足以抵御外资大举进入的风险时,过早过快地开放了资本市场,致使游资充斥,股市楼市暴涨,一旦游资撤离又引发金融动荡。那么,中国股市从暴涨到暴跌,背后的政策失误和监管不力又表现何在呢?
首先,股改尚未成功即实行新老划断,新股高溢价上市,大小非前赴后继,限售股越解禁越多。本来新老划断是设计作三步走的,即第一步,先恢复不增加即期扩容压力的定向增发;第二步,择机恢复面向社会公众的其他方式的再融资;第三步,再择机选择优质公司,启动全流通条件下的首次公开发行。可后来的做法是三步并作一步走,首批股改还不满一年,又是定向增发,又是公开增发,又是IPO,三箭齐发,老账没有还清,新账越欠越多,股改成果毁于一旦,大小非已成当今股市最大祸害。
第二,扩容大跃进,2007年一年IPO加再融资达2000多亿,超过前十年之和,管理层和一些超级航母动不动以世界记录、全球第一为荣,股市生态平衡遭到彻底破坏。
第三,整体上市引发资产重估、盲目高估,大股东带头制造泡沫、高价套现。如市场最著名的沪东重机模式;东方电气吸收合并东方锅炉;被公开谴责的荣华实业悄然减持等案例。至于离奇上市的太平洋证券,股价暴涨数十倍的背后更隐藏着金融黑幕。
美国次贷危机之严重程度,使那些上百年历史的金融寡头,出现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巨亏,可如今不到一年已基本得到缓解。人家采取的措施无非是减息、减税、注资这三条,由于减息加速美元贬值,从某种程度上又向全世界转嫁了危机。越南金融乱象也已基本得到控制,其措施主要是升息、紧缩银根、财政补贴,以及削减公共开支等。可中国股市问题没有他们严重,却暴跌无尽期。
从宏观基本面看,5月份公布的数据,除了PPI创新高外,其他都还可以,就是调控最严厉的房地产业,房价同比涨幅也达9.2%,跑赢CPI。问题就出在有关部门的宏调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收缩银根的做法,不断地、无节制地推高准备金率,其结果无非是伤害了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和资本市场的中小股民,如石油、电力等垄断行业虽然价格管制,效益下降,可高薪照拿,只不过苦了买这些股票的小股民罢了。至于游离于宏调之外的热钱,更是伤不了它们一根毫毛。
要从根本上解股市于倒悬,必须采取与传统的金融调控截然不同的非常规措施:一是注资,通过平准基金或类似的资金入市,公开向亿万投资人表明: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对中国股市有足够的信心;二是必需对大小非解禁作出制度安排,在制度安排尚未作出以前,毅然决然地暂停IPO和现金再融资.
股指进入估值合理区域且消息面真空,周四居然出现千股跌停的惨状,令投资者心情再度陷入极度悲伤和郁闷的境地,其中"沽空"舆论的误导是关键,以至于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大声疾呼:股市也需要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千股跌停为何说"沽空"舆论绝杀是关键?数据显示,本轮股指八个月调整幅度已超过上一轮熊市四年的股指跌幅,而"沽空"绝杀的关键词:估值泡沫、美国次级债、高油价、全球通胀,越南经济危机,目前看来境内股市都已经过度反应:次级债危机之后美股最高跌幅仅在20%,印度股市年初以来跌幅仅在12%左右,若说高油价诱发的高通胀,不产油或者少产油的印度、日本、欧洲经济受影响更大,但似乎都没有造成股市恐慌,"沽空者"自年初便发起"心理战",声东击西剑指美国、印度要爆发经济危机,结果上述两国股市都未发生股灾,倒是"沽空者"没料到的越南爆发了经济危机,可惜的是境内股市却被忽悠惨了。
"心理战"周四再起,舆论对投资者心理面的影响也有一个马太效应,涨时推崇"多头",跌时致敬"空头",而且越到涨跌尾声散户对其景仰度越高。周四舆论无一例外偏向"空头",就连曾在高位欢歌"高原红"的经济学家,也倒戈"空方"悲观预测股指将跌至2400点,而各路"沽空"舆论更是倡导"弹了都要割"、"救了也没用"等理念,结果散户投资者心理崩溃,在境内股市估值已与国际成熟股市接轨,具备投资价值之际,却慌不择路地跌停出逃,令早已虎视眈眈试图抄底的"热钱"窃笑。
除千股跌停之异象外,三一重工涨停领衔股指、荣华实业跌停玄机重重皆可圈可点,因为二者都牵涉"大小非"减持的话题,三一重工"大非"作为产业股东之代表,率先表态新获流通权之股权再锁两年,已获流通权之股份设定高价减持条件,令众股东放心释怀,因此股价报收涨停。而荣华实业模糊利多题材的背后掺杂着"大小非"股东多次减持动作,监管层不得不"红牌"警示,令众股东不禁担忧ST东盛、ST宏盛的前车之鉴,迎来股价连续跌停。"大小非"问题远比市场想像的要复杂,现阶段"大小非"问题仅是心理面压力居多,而真正的"大小非"考验是在未来牛市风云再起之际,时间可能是2010年前后。
股指333点、998点时市盈率是15倍,目前综指市盈率已低企于20倍,成分股指已接近历史估值低点,境内股市跌幅已接近全球之冠,仅次于GDP总量相当于苏州的越南股市跌幅,"救不救市"早已是伪命题,关键是如何"救市"?而且标本兼治是关键。估值具备吸引力,在政策面随时可能逆转趋势的背景下,股市其实已具备投资安全边际,好比投资者在股指6000点上方切忌被"高原红"趋势忽悠,股指3000点下方更应该坚韧不拔地坚持价值投资.
谢百三:大起大落之迷雾管理层的态度
本周股市大起大落,如狂风巨浪,多空厮杀激烈,硝烟弥漫。
周三,在"十连阴"的严酷打击下,在人们的绝望之中,终于出现了140点的强劲反弹。直接导火线是股改第一家"三一重工"公告称:同时解禁的5.18亿股公司股份,再自愿继续锁定两年(如果低于55.76元/股)。
这表明了"三一重工"以及同类优秀企业对自己企业的自信和责任。这对于饱受"大小非"洪水之灾的几千万投资者,无疑是三九严寒中的一把火,立即引出了周三的大反弹。
然而,人们在100多家涨停板中,又看清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涨幅居前,成交量巨大,且它们在市场中权重很大,由此又带动了有色金属板块及银行板块的上涨,人们的信心迅速恢复。
周四早上,各大证券报对"三一重工"及"石油"、"石化"给与高度评价,对这次反弹也给与高度评价,并纷纷声称"中国股市长期投资机会开始浮现"。
然而,好景不长,周四,各大机构纷纷投入减磅行列,低开53点,并一路狂泄不止,最后下跌192点,以本轮股市下跌以来最低点2746点收盘,出现了"阴包阳"的悲剧,成交量达612亿(深市雷同),将刚刚有一线希望的几千万投资者再一次推入冰水之中。周五,股市绝处逢生,在成品油、电涨价的突发消息刺激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幅上涨,带动股市一扫阴霾,又出现了80多点的涨幅,人们期望在这里出现一个较好的反弹。
透过重重迷雾看股市
现在主要应分析的是:周三周五的大涨是一次技术性反弹,还是一次有实质性利多的重要转折点。
第一,"三一重工"的自我承诺,是战略性利多,还是战术性利多?
首先笔者认为,这反映了管理层正在密切关注与呵护股市。这件事如果不是管理层支持与认可的,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此外,如果完全与管理层无关,那也不必报道、宣传。它一则反映了"三一重工"的自信与责任,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管理层的态度。即他们希望化解"大小非"洪流。但是,笔者认为:除非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万科、长江电力、宝钢、中国平安等大盘蓝筹股也纷纷效仿"三一重工"出来"自我锁定",发表声明(那就是一个分量很重的利多),否则,它就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战术利多。
再者,是否有必要让中国1600家上市公司都再来一个"自我锁定"和表态运动呢?这对当前稳定市场极重要,也很难,因为如果这么做了,岂不是一种新的股权分置?又形成新的历史问题。我国2005年5月9日开始的带有历史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搞成美国、欧洲式的全流通股市。当然,在"大小非"如洪水猛兽般冲出来时,"三一重工"及管理层的善意努力和良苦用心确实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股市跌的太惨了,无论如何,好的企业应该让一步。
第二,"中石油"、"中石化"上涨对全局是利还是弊?
这两家"双石"双雄的大涨,只有一种可能,即中国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可能松动了,2008年6月19日,发改委宣布石油、电提价一旦涨价,这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及电等均会构成重大利多。但是,由于它们的上涨都可能导致CPI(居民消费水平价格指数)的上涨,而这从全局上、宏观上是不利的。
此外,油、电涨价又会增加企业成本,对其他上市公司形成部分压力。加之,中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油、电涨价,只会使价格出现调整,出现利益重新分配,不会出现大的战略机会。
价值派与趋势派之间大争论
相当多文章认为中国股市从6124点跌下来,跌幅已达55%,很多股票比香港市场低了,已完全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了。不过,A-H股一直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
(1)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两地无法直通车。
(2)A-H股两地数量相差大,如招商银行H股26亿股,A股为72亿股。
(3)两地观念差异,看法不同,如人民币升值引起航空股汇兑收益高,内地认为是长期利多,香港认为是一次性的。
(4)A股有"大小非"解禁,H股没有,这是目前最大的不同。
针对价值派的观点,另一种"趋势派"市场人士认为,中国A股市场仍处于下跌趋势之中,"熊市不抢反弹",他们还在静静地等待着,或只以少量资金参与,打打游击。但是这些看空的人往往也忐忑不安,担心错过较大级别的反弹行情。
周四传来成品油、电调高价格,同时煤价于6.19-12.31临时冻结的消息。
总的感觉:
2、石油比我们原先估计涨得多,但并未涨到头,与国际油价仍有距离。
3、估计国际油价会应声而落,因为中国油价涨,石油生产就会增加,中国因素少了一半,国际油价炒作因素少了。
4、政府将全面暗补变成部分明补,补给了农民、渔民、低保人士,是对的。原来暗补是害人,是补全世界人民(出口多)。政府考虑很全面。
5、对各行业影响各异,对中石化、中石油利多,对汽车制造业等不利。
前已述及,目前对中国股市的争论很大,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派人士认为,跌得差不多了,应该有反弹了;但是,基本分析派的人还是担心"大小非"源源不断如洪水般出来.
贺宛男:市场何以暴涨暴跌
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承认,金融问题有一部分是由政策缺陷和监管不足造成的,这是一个信号。周小川是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时发表这番言论的。这就是说,很多金融动荡并不是实体经济出现了大问题,而是由政策和监管层面造成的。显然,中国股市几近崩盘,也属于这种情况。
美国次贷危机是有关金融当局为了刺激经济,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越南金融危机是为了更多地吸引外资,采取过于激进的对外开放政策造成的,其在本国外汇储备不足以抵御外资大举进入的风险时,过早过快地开放了资本市场,致使游资充斥,股市楼市暴涨,一旦游资撤离又引发金融动荡。那么,中国股市从暴涨到暴跌,背后的政策失误和监管不力又表现何在呢?
首先,股改尚未成功即实行新老划断,新股高溢价上市,大小非前赴后继,限售股越解禁越多。本来新老划断是设计作三步走的,即第一步,先恢复不增加即期扩容压力的定向增发;第二步,择机恢复面向社会公众的其他方式的再融资;第三步,再择机选择优质公司,启动全流通条件下的首次公开发行。可后来的做法是三步并作一步走,首批股改还不满一年,又是定向增发,又是公开增发,又是IPO,三箭齐发,老账没有还清,新账越欠越多,股改成果毁于一旦,大小非已成当今股市最大祸害。
第二,扩容大跃进,2007年一年IPO加再融资达2000多亿,超过前十年之和,管理层和一些超级航母动不动以世界记录、全球第一为荣,股市生态平衡遭到彻底破坏。
第三,整体上市引发资产重估、盲目高估,大股东带头制造泡沫、高价套现。如市场最著名的沪东重机模式;东方电气吸收合并东方锅炉;被公开谴责的荣华实业悄然减持等案例。至于离奇上市的太平洋证券,股价暴涨数十倍的背后更隐藏着金融黑幕。
美国次贷危机之严重程度,使那些上百年历史的金融寡头,出现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巨亏,可如今不到一年已基本得到缓解。人家采取的措施无非是减息、减税、注资这三条,由于减息加速美元贬值,从某种程度上又向全世界转嫁了危机。越南金融乱象也已基本得到控制,其措施主要是升息、紧缩银根、财政补贴,以及削减公共开支等。可中国股市问题没有他们严重,却暴跌无尽期。
从宏观基本面看,5月份公布的数据,除了PPI创新高外,其他都还可以,就是调控最严厉的房地产业,房价同比涨幅也达9.2%,跑赢CPI。问题就出在有关部门的宏调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收缩银根的做法,不断地、无节制地推高准备金率,其结果无非是伤害了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和资本市场的中小股民,如石油、电力等垄断行业虽然价格管制,效益下降,可高薪照拿,只不过苦了买这些股票的小股民罢了。至于游离于宏调之外的热钱,更是伤不了它们一根毫毛。
要从根本上解股市于倒悬,必须采取与传统的金融调控截然不同的非常规措施:一是注资,通过平准基金或类似的资金入市,公开向亿万投资人表明: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对中国股市有足够的信心;二是必需对大小非解禁作出制度安排,在制度安排尚未作出以前,毅然决然地暂停IPO和现金再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