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理念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原则


基于服务理念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原则

 蔡建国,全沅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从教育服务的理念出发,分析教育质量的内涵;高职教育质量与普通高等教育质量的联系与区别,提出确定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关键词:教育服务理念;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C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5)07003202

 

    一、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职业教育质量涉及的主要因素包括教育者的质量、教育环境质量、教学过程的质量、教育效果。诸方面又可进一步分解,见图1
   
上述诸方面构成教育系统完整的有机体,诸方面联系见图2。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输入,教育效果是输出,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是转换装置。

 

     

 

    二、教育服务的观念

    教育服务的观点是适应当前形势而产生的,是教育观念的一种补充和修正。如果某学校不能提供学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就必然招不到学生,其地位和生存就会受到挑战。但服务观念又不能作为学校教育观念的全部,教育活动带有强制性和引导性,不完全是简单的顾客需求与学校供给的市场行为,不完全是简单的服务观念。
   
在教育活动中补充服务观念,对保证和提高教育活动质量有益。教育的服务功能,使教育者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教育者不是垄断者,不是统治者,应当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在引导的同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这就是教育服务观念的积极意义所在。在构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时,必须体现教育服务观念。

 

    三、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如领导素质、办学思路、人文环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后勤保障等。

    2.评价人员的全面性。从学校内部来看,应包括学生、同行教师、领导、教学督导;从学校外部来看,要考虑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的评价。

    3.评价过程的全面性。学校内部不能仅听一次课就给出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结论,政府、社会不能仅就一届毕业生的状况就给出一所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结论,应对教育全过程进行评价。

    ()重要性原则

    涉及教育质量的因素多,包括办学定位及指导思想、思想政治工作、后勤管理、学生工作、人文环境、办学经费、理论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等,很难面面俱到,每一个因素影响的大小也不一样,应抓主要方面和主要指标。

    ()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的原则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教学质量上有共同的地方,但也有其特殊性。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应特别重视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指标要兼顾职业教育质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科学性原则

    用哪些指标来作为评价标准以及指标权重的分配等要合理,要反映实际情况,即科学性。

    ()导向原则

    通过—系列评价指标的定性和定量考核,引导事物向希望的目标发展,即导向原则。如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强调实践教学,要加强实验实训设施、基地建设,对教师提出“双师型”的要求,对学生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管理。

    ()易操作性原则

    包括如下4个方面:指标定义准确,不产生歧义;所确定并采用的评价指标能方便地获得量化数据;取得数据后便于处理,如录入、保存等;计算公式简单,易于得出结论。

    ()激励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不是对教师作合格或不合格这样的结论性评价,主要是为教师提供建设性的善意的帮助,通过“诊断”、比较、促进,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同于评先评模,严格控制比例,应让大部分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因此,评价指标不能过严过高,应当大部分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样才有激励和促进作用,达到评价的目的。如果没有这种激励作用,就会产生应付检查、弄虚作假、流于形式的现象,这种教育质量评价是有害的。

    ()社会性原则

    学生终究是要进入社会的,所以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可也是评价职业教育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现阶段,两个定量指标可以反映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可,一个是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率反映了学生谋职的能力,也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程度,这是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体现。另一个是招生规模。招生过程也是一个生源大战的过程,在生源大战取胜的学校主要是因为其办学实力、教育质量及社会信誉得到了考生的认可。没有较强的办学实力不可能有大的招生规模,没有较好的教育质量和良好的社会信誉不可能吸引大规模的学生报考。

    ()有效性原则

    质量的意义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评价质量指标也是同步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应适时地、实事求是地作调整,以提高评价方案的有效性。如“订单”教学数量、顶岗实习时间、“双师型”教师人数、职业资格证的多少、就业率高低,都是近几年出现的评价教育质量的热门指标。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刘晓欢.学校贯~IS0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问答[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3]杨金土.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4]毛文林、王中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研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4(1)

[5]李志峰.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质量监控体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6]骆习群.关于职业教育地位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