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火传递被我们发扬到了空前绝后
文/汪华斌
这两天,有一群大学生到处追逐奥运圣火的传递;在武汉疯狂了两天,又追到宜昌去疯狂了一天;而且他们打算完成湖北境内的所有传递。看这精神,还有什么能比这有追求;说实在的,这次如果不是汶川地震;我们还不知如何更加发扬圣火传递,因为现在我们就把圣火传递发扬到了空前绝后。
奥运会圣火传递是奥运会的一个盛大仪式,也是自1936年起延续下来的传统。它是奥林匹克奠基人顾拜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创办一种不同于其它形式的体育竞赛;让参加竞赛的人和为参赛者喝彩的人都感受到体育运动、团结友爱、甚至谦虚的情趣。这一新事物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德国人卡尔·迪姆对此很感兴趣。1935年6月,德国的计划被用5种不同语言公布于众;在火炬传递期间,各种庆祝活动数不胜数。圣火在进入德国的时候,迎接它的人多达两万。奥运圣火由此延续了下来。
的确,这圣火的传递它‘点燃了激情,传递了梦想’。然而奥运圣火要在五大洲二十个国家传递,可见任何时候形式主义都是主流;看我们举国欢庆和欣喜乐狂的样子,谁能说我们是在复制形式主义。
是啊!这么漫长的传递,我们竟然设计到几米就有一个特色;从传递者个人的特色,到周围呐喊人群的特色;我从内心佩服这组织者,这每天几十个特色是如何总结出来的;而且还能保证环节的紧扣,真的是太不容易了。难怪说中国人聪明,这圣火传递在中国游了一遍;以后在什么国家传递都没有光辉了,因为我们把它发扬光大到了空前绝后。
此外,我们中国人很会随行就市;这次汶川地震本是伤痛之事,运用到圣火传递中竟然成为我们的新口号了。这么几十届奥运会上人们欢呼不已的圣火,使我们快速地从悲痛中走出;因为‘奥运精神’使我们‘雄起’,那永不熄灭的圣火使我们每个中国人热情高涨;因为它点燃的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火。
为什么明知是形式主义,却非要走形式主义的过场;原来这形式主义是商机,它能带来财富和利益。至于奥运会上是不是更快、更高、更强,是不是透明、公开、公正;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世界上的奥运会,都把奥运圣火的传递当成一次经济来源。
然而到了我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就不是以‘效益为中心’了;看我们举国体制的奥运会,竟然只有一千多万的赢利;而我们贴到形式主义的圣火传递的费用,只怕是一个永远的秘密。因为我们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把那个圣火效益的规矩给破了;为的是能使别人记住我们,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是啊!当五星红旗真的在全世界飘扬的时候,我们是多么自豪和荣耀;因为毛泽东主席没有实现的理想,我们通过奥运会达到了。
圣火传递仪式根本目的就是给人看的,要求公众参与传递奥运精神的;没有广大人民参加就没了意义,变成了纯粹的形式主义。我们这次圣火的传递,好像全部是中国人的事;在日本,只有我们的留学生和华人参加;日本人竟然成了局外人,这好像是违背奥运会精神的吧。至于奥运会圣火登上珠峰,也只有我们中国人敢想;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没有效益的事决不会做,登珠峰肯定是贴钱的买卖。难怪别人开奥运会赚钱,我们开奥运会贴钱;原来的个中原因就在于此。
奥运火炬的传递本来是件体育团结民众的事,却让我们变成了全民族团结的纽带;所以很多全民所有制企业不遗余力,因为这是一次用大家的钱为个人提高威望和声誉的契机;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自己,这广告还真的是空前绝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灾区还在呻吟,我们这里却是欢声笑语;到处是歌的海洋。这不是什么文明的冲突,归根结底还是自我利益的表现;因为谁愿意为别人痛苦而失去自己的机会。
我们是一个很会营造形式主义的民族,这次圣火传递使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这个民族太伟大了,竟然能使以后的圣火传递而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