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


翻阅三年前一篇给中学生的演讲,感觉思想十分陈旧了,但突然很欣赏自己“标新立异”给“学习”下的定义——学习是把信息转化成知识的活动。

InformationKnowledge这两个英文单词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学习的定义。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里,InformationKnowledge的意思被区分得很清楚。英文对Information的解释是data, such as text, numbers, sounds, images, anything that can be processed on a computer,即能够通过计算机来处理的文字、数字、声音、图像等就是“信息”。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工具,因此通过计算机处理归根到底还是通过人的大脑来处理。但人的大脑在把数据信息处理之后就换了一个“说法”叫Knowledge。英文给Knowledge下的定义是information that you have in your mind about sth,即人脑所拥有的关于客观事物的信息,也就是说“信息”经过人脑识别、过滤之后,就变成了“知识”。

明白InformationKnowledge的意思和区别之后,就可以给“学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了:学习是一种把客观信息转化为主观知识的思维活动,简单一点讲,学习就是把信息变为知识。比如一个中学生这学期学完一册数学书,老师和家长问他掌握多少,意思就是他的大脑把这本数学书上的多少信息转变成了自己的知识。这一册数学书中的信息是100分,而他考试考了50分,那就是他把这门课程50%的信息变成了自己的知识。那么张三或李四考了100分,就是把这本教材的全部信息变成了自己的知识。张三或李四多掌握50%的信息,那只是他们的知识,别人已经懂的而我你没有懂,对我来说就还是客观信息,而并非我自己的知识。所以知识具有个体性和主观性,信息转化为知识的主体是每一个具体的人,别人的学习永远代替不了我的学习,我必须亲自学习,所获得和掌握的信息才是自己真正的知识。

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其一,每一群人所处客观环境和条件不同,面对的信息永远是不对称的,因此解决知识教育问题,首先要建设信息环境,提供信息扩散的物质条件。其二,把信息转变为知识的主观条件是什么?例如每个学生每学期花的学费、书费一样多,书包里装的书本一样多,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教材是全国统编的,面对的信息一样多;另外老师讲课时并没有说“张三,请你把眼睛闭上,把耳朵塞起来,我只讲给李四听”,老师每天给每个学生传授的信息一样多。但是在这个信息环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一样多”的信息却变成了每个学生“不一样多”的知识呢?

在这个“一样多”的信息转化成每个学生“不一样多”的知识的过程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啊?

陈嘉珉20085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