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6-19
今天晚上在东方新天地看了《功夫熊猫》
小朋友和还有年轻心态的朋友都可以看,不会感动到落泪,估计瞄准的主力观众群也造成主创不想那么追求情感的宣泄,也不会笑翻,但是会有不少人会不断笑。
动画片对我而言,是基本上不留意的领域,但是我还是觉得《功夫熊猫》无论在文武两面都显得好莱坞在消化利用东方文化资源更进一步了(从东方电影自己来讲,不知道是利弊如何判断),这个进步应该是在《卧虎藏龙》,以及《功夫》这类影片的基础上的。所以这部作品对我而言,最好的地方就在于融合做得好,很东方的底子把美国的语言幽默和人物个性幽默融进去了,很美国式的故事结构方式,把中国的民族性场面和一些小风俗包裹进去了,做得像一个东西。《功夫熊猫》的画风和好莱坞的技术的融合度的平衡点也做得很不错,这一点我个人作为一个动画的门外汉觉得可以给中国的动画人有很多启发。
一个面条世家的大肥熊猫如何明白了要想改造自己,必须先自己认为自己就是可以成为那一个特别的家伙,这个道理很简单。剧情有一点,我觉得是这个片子为了中国市场特别考虑的,就是加重了对父母的诉求,两种教育方法,两个教育结果,都是父子关系的层面上的诉求。其实,最后的武功对决就是两个教育思路的对决,当然胜利者都是老爸,也就是这里面没有不存在两个老爸的对决。这个看似找个乌龟的长者的俗套,但是其实避免了这个剧彻底的东方家庭伦理味道。
在漫长的片尾字幕出完之后,最后一幕是老师傅和胖熊猫吃包子,老师傅给了三只包子给胖熊猫。老师傅不在大结局中死掉,这是好莱坞一来不苦情,二来知道给小朋友也犯不着苦情,快乐教育最重要。面条家族的儿子最后吃起了包子,一棵桃子的种子变成一棵小嫩苗。《功夫熊猫》可以看出好莱坞的国际行销能力和叙事能量对中国叙事资源的开掘,从试探转向有种大军压境的态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