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基金在坚持价值投资?


                        2008-06-14《每日经济新闻》

    股市从暴涨到暴跌,高举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功不可没”。

    2003年底至2004年初,A股市场“五朵金花”绽放,最终演绎成“二八现象”及至后来的“一九现象”,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也因之一“战”成名,其奉行的价值投资理念一度被捧为股市投资的“葵花宝典”。

    然而,在价值投资的背后,其实就是众多基金纷纷扎堆在一起抱团取暖,特别是在当时大熊市的环境下更是如此。股改启动后大牛市行情应运而生,基金的这一特性在前两年中丝毫没有什么改变。

    今年证券市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调整与下跌,6000点之上的高峰已成一场辉煌的记忆,隐藏着的却是更多的无奈与伤痛。如果说美国次债危机、巨额再融资以及大小非的无序抛售成为股指调整的最大“动力”的话,那么,去年经过爆炒后,股价估值过高也必然会有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事实上这也是市场产生调整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去年上半年的鸡犬升天招致了监管层的一声“半夜鸡叫”,市场的投资取向就此发生了彻底的嬗变,而遭遇了集体郁闷的基金则重新迎来了宣泄的机会。权重股、蓝筹股的大幅上涨,将股指从一个高点推向另一个高点,市场的“三高”格局因此凸显。

    显然,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最大的幕后推手。当基金经理们困惑于市场没有真正的“价值洼地”时,其“价值投资”的步伐并没有停止的迹象,股指处于历史高位时仍然大举建仓,本质上折射出所谓的价值投资已成其投资理念的一块“遮羞布”。

    自证券投资基金问世以来,以价值投资作为忽悠市场的幌子,以趋势投资或者投机来获取净值的增长,已是基金行业公开的秘密,这从某些基金的年复合换手率与在个股的频繁进出上得到了印证。

    熊市才是价值投资的一块“试金石”。相对而言,股价大幅下跌之后,市盈率降下来了,其估值也更趋合理,此时,正是基金进行价值投资的大好时机。但是,我们看到的是,5000点之上时那些拿持有人的钱大肆建仓的基金,在3500点之下却在行砸盘之实,并且其砸盘还在持续之中,而基金也将价值投资的“遮羞布”一把揭开。显然,此举一方面放大了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损害了其持有人的利益。

    基金的投资行为真是的价值投资吗?答案已经一目了然。

    去年新基金的发行堪称火爆,百亿规模或“一日售罄”的盛况并不鲜见,而今年则有天壤之别,至少在监管层大量“批发”新基金的背景下,其“造血”功能呈日益萎缩的态势,甚至于10亿元以下“袖珍型”基金的出现也不再是“新闻”了。笔者以为,个中原因不仅仅只是市场疲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将“价值投资”玩弄于股掌之间,导致股指暴涨暴跌,基民们的收益与风险严重不对称亦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毫无疑问,基金也成为其倡导的价值投资的埋单者。

    近3万亿的规模,基金本可以成为市场上的一支稳定力量,遗憾的是,其却走向了市场的对立面。不错,基金应该维护其持有人的利益,但不能以牺牲整个市场的利益为代价,毕竟这样的代价太巨大、也太沉重。监管层推出证券投资基金的目的,亦是希望其在稳定市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奉行真正的价值投资才是其中的真谛所在。

    还有多少基金在坚持价值投资?这个问题无需笔者来回答,本周股指又出现大幅下挫足以提供佐证。针对基金业的现状,日前,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指出,基金公司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方面要有大局意识,要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规范投资理念。笔者以为,这多少应该能给整个基金行业以警醒。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11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