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术述略》浅说


《砭术述略》浅说

一、纪念《砭经》发表70周年

 

    1933年(癸酉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砭经》的小册子,即:《砭术述略》。作者署名为砭道人。《砭经》出版至今已整整70年了。《砭经》全书虽只有2191字,但它是自《黄帝内经》以来阐述砭石疗法最全面的一本专著。

    《砭经》的学术价值有以下几点:1、首次提出“砭术”一词。在古典文献中关于砭石疗法的记载多用砭石或砭,也有用药石、针石或简略地用石表示。《砭经》的正文名为《砭术述略》,首先推出与现代汉语接轨的砭术一词,便于公众对砭石的理解。2、再次确认《内经》关于砭石是中医的独立医术的观点。砭自东汉失传之后,人们多把砭狭隘地理解为针灸的前身。清代名医张振鋆在其专著《厘正按摩要术》中将“砭法”列为按摩二十八法之一。《砭经》则重申:“砭石治病,非针非灸。世人每以砭为针,误亦久矣。”《砭经》列举《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痈疡,治宜砭石”,和《史记·扁鹊传》:“针砭并举”,说明砭“非针非灸。不必刺体灼肤之疼而其病立除”。期望“砭之术”能够“复传于今”。3、全面概述了砭术要点,如“砭之本”、“砭之体”、“砭之形”、“砭之用”、“砭之诀”、“砭之效”和“主治要略”等。关于砭石疗法如此完整的论述是前所未有的。4、《砭经》在砭石疗法的发展史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砭经》发表之后历经半个世纪未能实现作者振兴砭术的宏愿。究其原因在于《砭经》从出版之日起就已落后于时代。《砭经》发表时的科学水平虽不及现代,但人类已进入了科技进步时代。当时地质学领域中的岩石学已发展成熟并传入我国。岩石物理学虽未建立但许多岩石物性参数已在固体物理学的范围内被人们研究。生活在30年代的砭道人未能应用科技知识来阐明砭石可用于医疗的机理。此外《砭经》的作者志在“传数千年之绝学”,“兴绝继灭”,恢复古砭术,而不是建立适合现代人的新砭石疗法。因此《砭经》未能为现代人所接受。

    《砭经》发表并沉寂了半个世纪之后,在岩石物理学家和中医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用现代科技方法研究砭石并提出了适合现代人的新砭石疗法。至今新砭石疗法已为国内外许多人接受。多家医院开设了砭石门诊。一些国家成立了砭石学会和研究会。在中医的学术体系中不再有砭石缺失的遗憾。《砭经》作者振兴砭术的愿望已初步实现。《砭经》中提出的一些关于砭具和砭术的要点在发展新砭石疗法的过程中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砭经》是中医史上一部重要的专著。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耿乃光)

二、《砭术述略》

砭经

1、孙真人传砭记 韬光居士
   余俗姓孙,浙东孙氏,本为孙真人思邈,之后,世藏家谱,有真人像,道服,白须,左针龙,右砭虎,实传针砭之秘及,余游峨嵋,见有雄黄洞,为真人证道处,凡药王庙,皆奉真人,众传其灵迹,撤啧啧称之不置也

  今春余访砭道人于沽上,互谈异闻。道人谓其先人少游蜀。患瘰疬濒危,遇一孙叟。道服白须。似六十许人,以石球摩治而愈,殆砭术也。屈指至今近百年矣。去岁亦遇一孙叟。道服白须,似六十许人。自称曾在蜀为先人治病。初疑未敢信。姑叩以砭术。则答砭非针也。后世误砭为针。而砭术遂绝。乃详论针砭之异。并口授砭术。原原本本。闻所未闻。别后思之。诚异人也。余闻而声耸然惊曰。噫。道人殆遇孙真人矣,姓同貌同,又独传砭术,非真人而何。必遇仙矣,道人闻之。为怃然者累曰。自恨遇仙而交臂失之。於是追术所闻。为砭术述。凡论砭之本。砭之体。砭之形。砭之用。砭之诀。砭之效。以及主治要略。并附符咒。莫不一一述之于篇。余观其书。虽寥寥仅十数页。不能尽详。而独得砭秘。使其术失而复传。亦足以救世活人而有余矣。真人之对于道人。岂无意乎。余本真人后也。爱不揣鄙陋。为笔记之如此。至欲求其术。问其秘。则请观砭道人所自述不复赘。
    
时在癸酉仲春之月韬光居士记于沽上客次

2、砭术述略 砭道人
    
砭术失传久矣。砭石治病。非针非炙。世每以砭为针。误亦久矣。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痈疡,治宜砭石。未言针也。史记扁鹊传。疾在血脉。针石所及。针砭并举。亦未言砭即针也。而秦策扁鹊投石。注谓石砭。所以砭弹人痈肿睡。明言砭弹。尤足为非针之证。及后人注素问。谓砭石如玉。可以为针。又有世无佳石。故以针代之说。遂并针砭为一事。而砭术绝矣。夫针穴逾寸。刺不伤络。石针焉能利用。此必不合理之事而数千年习非成是。无人起而正之。砭之失传宜哉。今述砭术。明其法。正其误。使世人一览了然。人人可习以治病。知砭之正用。非针非炙。不必刺体灼肤之痛。而其病立除。左传有言。美痰不如恶石。石独生我。砭之术。庶几复传于今矣。试分述之如左。
甲:述砭之本。
    
一曰天,炼石补阙。取法乎天。二曰地。水火木土。因地之利。三曰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砭虽小道,其用甚大。救世活人。百病皆治。凡施术者。当法天时,因地利。存人和。合天地人为一体。而以至诚出之。自无不效。诚则灵也。
乙:述砭之体
    
一曰石,石取其坚以攻之。二曰玉,玉取其润以温之。三日药。药取其灵以和之。砭之体,玉石兼用。而以药力,补其不足,药别有方以中和之品为主。虔诚秘制。有百益而无一损。幸勿疑也。
丙:述砭之形
    
一曰圆。似球非球。取象于天。其用在圆。二曰平。似权非权。取象于地。其用在平。三曰直。似针非针。取象于人。其用在直。砭之形。不出三者。无论玉石。以旧为宜。用愈久者效愈神。上古用石。各有其器。三代尤多美玉。访而求之。不难获也。
丁:述砭之用
    
一曰水。水者温石于汤,以保其热也。二曰火。火者。煨石于灰。以传其热也。三曰心。心者。藏石于身。以养其热也。砭之用。首在于热。人生则热。死则冷。病每起于冷热不调。砭术一以热救之。起死回生则热。热之为用大矣哉。偶有奇症。宜用冷砭。则在例外。戊:述砭之诀。
    
一曰点。点非针也。点其中。而不必刺其体。二曰熨。熨似炙也。熨其外。而不必灼其肤。三月摩,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砭之诀。惟在乎动。血气不和。则疾痛起。点也。熨也。摩也。皆动之机也。以砭行之。手到而病自去疾痛乃若失焉。岂不神乎其技哉。

己:

庚:

辛:

壬:

癸:述主治要略。
    
一曰认症。治病必先认症。别有主治各病详表。认明病症酌量重轻。然后行砭。二曰取穴。病症即明。应取何穴。别有图表。按表对图。审慎行砭。毋稍疏忽。三曰应急。按穴行砭。此为正治。若有痈肿跌损等病。各砭患处。亦收急效。四曰求效。砭治之主。惟动与热必使热力。直达病奥透脉彻络,周流舒畅,始收砭治之效。五曰从宜。砭时,宜佳日,宜静室,宜安体。宜注意砭后宜暂甜。宜忘病。宜获躬。宜绝欲。六曰切忌。忌冒风。忌劳力。忌暴怒。忌纵情。

     



   不洁者不治。不信者不治。不诚者不治。

   案右述砭术。实遇翼人口授。兹仅记其大略。惜不能详也。

   至砭术尚有可引证者。如史记扁鹊传。砭石挢引。按玩毒熨。索隐砭石谓石针。此固误矣。而挢引谓为按摩之法。按玩亦谓玩弄身体使调。则与所述砭诀三日摩正合。又毒熨。谓毒病之处。以药熨贴。及后言五分之熨。谓熨之令暖气入五分。尤与砭诀二曰熨合,又后汉书。针石运。乎手爪。注谓砭法。右手象天。左手象地。弹而怒之,搔而下之,此言运手爪也。与所述曰点曰摩皆合。而象天象地二语。更与所述砭之本,及形及效。可互发明。又仓公传。教以经脉高下。及奇络结。当论俞所居。及气当上下出邪逆顺。以宜馋石定砭炙处。则与癸篇所述砭治主要。若合符合节矣。至唐书孙思邈传。导以药石。救以砭剂。与效用各篇所述尤合。然则昨所遇之异人。果如韬光居士所言。真为孙真人乎,鸣呼,异已.
砭道人述
    
又案砭术失传固久。而砭字亦多传误。说文。以石刺病曰砭。从石乏声。方验切。乏反正为乏。房法切二音不合。惟丐字弥兑切。音近方验。篆文乏丐相似。或音误耶。然砭之从乏。则无误也。乏训反正。正为一止。反止为币。段注币。谓凡物顺逆往复则周偏。与砭弹砭拂之议正合。砭之字义定。而砭之术。亦不待言而自明矣。
3、跋 采药老人
    
砭道人即遇异人。授以砭术。乃为术略如前篇。提纲洁领。传数千年之绝学。而复发明其精义。其有功德于医学者至大。扁鹊之后。一人而已实足与内经并传。故即题之曰砭经。不为错也。道人非医者也。少以科第。历官中外。并拜大臣之命。道德文章。为世宗仰。久经世变。避地海滨。不意晚乃获道。得此仁术求世救人。与绝继灭。岂非天乎。同人力促出而行道。先为刊布此册。以代作介。今之病者众矣。疾痛呼号。延颈待命。如大旱之望云霓。道人仁者。后来其苏。知必不忍坐视而不为援手也。
                                                 采药老人跋

 

三、砭经》作者的研究

一、《砭经》一书的作者,根据韬光居士记述“砭道人口述,孙真人传砭记和采药老人写的”跋“进行推论,认为作者祖籍可能是东部海边地区人士,与孙思邈祖籍陕西西安不同,是出身书香门第,久试科举不中,怀才不遇,心灰意冷,投向空门拜高僧为师,取佛号为韬光养晦称韬光居士。在家吃斋念佛,假托今春到沽上访砭道人,听砭道人口述砭术。作了回忆结果写出砭术回忆录,取名《砭经》。为了强调砭术的神秘性,将祖传砭术加称砭道人为孙思邈孙真人之后,在家谱中有孙思邈画像,与中国药王庙所供奉的孙真人的像为60多岁的白发老叟。衣穿道袍、长髯,左手拿盘龙柄的针灸针,右手握虎符形砭具(山东华泰已开发成功虎符型古砭板)。砭道人自称在清朝是雍正皇帝宠爱的大臣,是韬光居士的先人,患瘰疬病,游峨眉山遇身穿道服白发老人,用砭术治愈瘰疬。初疑未敢相信,以后叩问砭术,做了详细回答,并指出砭不是针,后世以砭为针是错误的。并详细说明针砭的不同,口述砭术之本,砭术之体,砭术之形,砭石之用,砭石之秘诀和砭石之主治要略。附有符咒,称不是迷信,是精神心理治疗手段。虽然砭术技术不能详尽,而独得砭术之秘。使其求失而复得,传之足以救世活人。回想起真人对道人岂无关系乎?原真人之后也,从采药老人撰写的“跋”相对照解读。韬光居士将祖传的砭术假托药王孙真人加以炒作神化称砭道人遇异人,独传砭术数千年之绝学,而复得发明之精义,其功德至大。扁鹊之后一人而已。可与《内经》并传,故提书名《砭经》以救人,而且该书作者自费出书,故书中没有印刷厂名,仅在书中写到“癸酉年仲春之月,韬光居士记于沽上客次“即1933年2月在沽上做客于砭道人处。听砭道人讲述砭术,居士做了记述。经过回忆,提纲携领的简述,给予出版印刷称《砭经》,作者没有属真名,韬光居士可能有祖传的泗滨浮石类砭具,从事砭术治病救人。假托药王孙思邈又称孙真人之后的砭道人,向居士传述砭术,使砭术疗法重见天日,以增加神秘性。


二、砭术的失传论述


砭经》作者、开篇就提出砭术失传之久矣,并指出砭石治病是非针非灸。世代相传,以砭而为针,错误流传已久,《素向·异法方宜论》其病痈疡治宜砭石并未言针。《史记·扁鹊传》疾在血脉针石所及针砭并用,并没有说砭即针,砭术治疗痈肿,明确讲砭说明砭不是针,后人注释《素问》所谓砭石如玉,可以为针,又称世无佳石,故以铁代之。砭道人详述的失传砭术,说明失传千年而无人给予纠正错误。现给予正名使砭术复传人间。


三、对《砭经》内容的探讨


砭经》一书,除孙真人传砭记和采药老人写“跋”两部分外共分十部分,其中为解释画符以镇其气,诵咒以肃其神称不是迷信,也不神秘是其精神和心理治疗,以收砭术之效盖天地人一体是感应之速,每有不可思议,至诚如神,不是我欺骗也。在庚章。为草书龙虎符,辛章是咒语,字我不认识。其中还有雄黄丸称十多味药组成却没印上。兹按甲乙……癸各章顺序加以评议如下:

3—1砭之本,一曰天。砭名取法于天,即炼石补天之石,补地阕。二曰地,即砭石经水火木土的磨砺,5.5-7亿年前海底物质随造山运动与地表岩灰石的特定区经二次高温高压(疑为陨石撞击后)生成泗滨浮石,因地之利而成。三曰人,以人之神明发现泗滨浮石,发明砭石治疗疾病称存乎于人。称砭石虽小,其用处甚大,可以济世救人,百病皆治。凡施砭术者,法取于天时,因地利存人和,合天地人为一体而无不其效。

3—2 砭之体论述砭石,和方药等在治疗中的不同的作用,认为砭石是取其坚韧以攻其病而治之。玉石取其滑润作用于体表以改善皮肤之容貌。药物取其药效之灵验以调和体内之平衡而治之。在治病时,砭石之体特有作用外还兼有玉的功效。而用药以补其砭之作用不足,三者兼用有百益而无一害。

3—3砭之形,指砭具制作的形态,有似球非球,似权非权像秤砣形即底圆而平,圆锥形。似针非针其身如针直,柄端为圆,另一头有尖,可以点刺或穴位治疗。而且玉的年代越久的玉石治疗效果最佳,在医疗中存在三代以上的玉石很容易获得,但砭具的佳石却难以找到。

3—4砭石用在于水、火、心以处置,将砭石可放置在温水中,使砭石加到一定的温度,或用火中余灰煨砭石以传其热度,或将砭石藏于身上,以养成热称为心者。砭术治疗的关键在于砭石之热。而且疾病每起于冷热失调,用砭术以热救之。起死回生,热之为用大矣。高烧者,可用砭石的冷法(砭石放置冷水中),可收到奇效。

3—5砭术要诀,施砭术时,对患病根据病情要选择适当大小的砭具刺激,即点穴位,不是针而采用砭具刺激穴位中点,不必刺过体表,或用砭具在皮肤上施熨法,熨似灸,熨其外而不能灼其皮肤。三曰摩法,摩即按法,摩圆周形或反复运作,而不能振动骨骼深部。施以砭术的秘诀关键在于动,因为血气不和,则患疾病导致病痛,施砭术的点法,熨法和摩法。均以手操作砭具活动为机要,手到而病除。

3—6砭术的主治要略:是认证, 取穴、应急、求效,从宜、切忌: 即砭术治疗时注意事项和禁忌等。在砭术治疗过程中,与医生治病程序是完全相同的。首先要做四诊,掌握症状和体征,探明,分清主次症候,酌量病的轻重,然后施以砭术,即判明病症,根据病情相应配穴,再慎行砭术。以左手象地,以爪切。右手象天圆形捻转……等手法。

3—7所谓应急,按选好主治的穴位施砭,此为正治法,若有痈肿跌打损伤等病,是在患病局部施行砭术,可收到即时疗效。

3—8施砭时 选佳日,处于安静治疗环境,体姿要舒适持久,在施砭术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反映,施完砭术后,要暂时休息。患者不要忘记自己是病人要自我维护。

3—9砭术治疗的禁忌,治疗时要防风吹预防感冒,要忌过劳,暴怒,纵情和不洁者、不信者、不诚者均不治。

3—10砭石求效:砭术治疗之要,唯动与热,因动使热力直达到病所,是热透过经脉和络脉使血气周流舒畅,以收砭术的治疗效果。

                               石疗法

       砭石疗法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保健方法。在经历了万年的发展之后于公元零年前后失传了。在公元2000年前的这种古老医疗保健方法又凭借着现代科学技术得以发掘并进入新砭石疗法阶段,重新为现代人的医疗保健发挥作用。砭石疗法靠现代科技复兴,不仅使我们找回了一种失传的中医医术,对中医与现代科技结合和中医现代化的问题也提供了某些启发。

泗滨砭石砭具对人体的作用除了力学的刺激外还有超声波刺激和远红外辐射,三种作用并举其功效优于单一的力学刺激。

  一、古砭石疗法的产生、发展与失传

  1.什么是砭石

  唐朝学者颜师古说过“古老攻病则有贬,今其术绝矣。”现今各大中医医院没有砭术门诊;各中医院校没有砭术专业。究竟什么是砭,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考察。我们借助于字典,字典中对泛的一般解释是:“砭,音bian,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英国人编的汉英字典将随字注解为stone needle,日本的国语大字典中将汉字砭训读为ISIBARI,都是石针的意思。这一切均源于许慎的《说文解字》,其中说:“砭,以石刺病也。”我们很难确定许慎的原意,但主张对砭的解释要广泛。在具的方面不限于尖状石,在术的方面也不限于刺法。砭字为五字旁,说明它使用石质工具。右边的乏字形象地表明在人体上应用多种手法治病的样子。砭应是一切应用石制工具对人类进行医疗保健方法的总称。

  2.砭的产生

  砭产生于石器时代。上古人患病后信手抓一块石头在身体上压。擦、刺、刮。这样做之后病痛有时竟能缓解。上古人食物没有保障,在饥饿数日后有时有幸猎得一头大动物。在篝火上烧烤,狼吞虎咽之后有的人肚子疼,特别是儿童。将篝火边温热的卵石放在肚子上,腹疼竟能痊愈。上万年的实践古人逐渐积累了一些用石头治病的经验,找到了适于治病的石料,磨制了治病的专用石器一砭具,总结了用石制工具治病的手法——砭术。上古砭术无文字记载。上古的砭具则有出土文物可以考证。这些文物说明,在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砭在具和术两方面均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3.砭的发展

  砭石疗法最早见诸文字记载当属《马王堆帛书》和《黄帝内经》。《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并列论述了砭石、毒药、灸烟、微针和导引按跷5种医术。在《内经》的时代砭石是中医的五大医术之一。砭与其它4种医术组成了完整的中医学术体系。砭是中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除医学经典著作外,史书上也记载了一些古代名医应用砭石的范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春秋时代名医扁鹊给虢国太子治病的故事。扁鹊姓秦名越人,一次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刚刚暴病身亡。扁鹊认为太子没有死而是昏厥,于是和徒弟们一起抢救虢太子。首先是针术和砭术并用使太子苏醒,脱离了危险,再用药物治疗,20多天后太子康复。太仓公复姓淳于名意,是西汉文帝时的太医。他一生中不仅医治了许多疑难病症,还培养出一批名医。在太仓公传授医学的内容中包括砭石。这说明砭石在西汉仍在太医和名医间应用。承传并载入史册。砭石在西汉仍是一种堂堂正正的医术。

  4.砭的失传

  东汉起史书上和医学典藉上已不大见有砭石的记载。东汉名医首推华伦。据《后汉书·华伦列传》记载,华伦精于方药、针灸,还开创了全身麻醉外科手术。提倡“五禽之戏……以当导引”。华伦为中国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内经》给出的砭、针、灸、药和导引按跷五大医术到华伦这里只有4种,看不到砭石。砭石自东汉起失传了。

  5.砭石失传的原因

  这个问题关系到砭石失传近2000年后的今天有没有必要发掘砭石,以及发掘砭石的关键所在。砭石失传的原因也是有关砭石的一系列问题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是,自从有了金属针,它对穴位的刺激强,疗效好,所以砭石就被淘汰了。的确,石器时代使用过的许多石器,如石犁和石斧被淘汰了。但笔者不赞成砭石失传的淘汰说。

  其理由是:

  ①治病与耕地、砍树不同,其对象是人不是物,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刺激强、力度大的方法好。刺激强弱要因人、因病、因施术部位而定,强弱刺激各有其用。

  ②历史上名医扁鹊曾有过魔针并用的范例。如果淘汰说成立,应是一种方法取代另一种方法而不是两种方法配合应用。

  ③砭石失传年代在东汉。如果淘汰说成立,砭石被淘汰的时代应当在殷商,最迟也应在西周,而不在千年后的东汉。

  砭石失传的原因东汉学者眼虔当时已经说明:“季世复无佳石、故以铁代之耳”。砭具佳石的匮乏是砭石失传的原因。这说明现今发掘砭石疗法是有必要的,而发掘砭石疗法的关键是寻找制作砭具的佳石。
二、砭具佳石的探索与新砭石疗法的建立

  服虔给出了砭具佳石的概念,但没有给出砭具佳石的标准。笔者提出砭具佳石的3条标准。

  ①在成分方面应含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②在结构方面应属细晶岩类或粉晶岩类以保障其质地细腻,与人体摩擦使人感到舒适。

  ③对人体有独特的生物物理效应。

  古人寻找砭具佳石靠千年的经验摸索。找到了适于制砭的石料也只是在经验上知道它好,而不能从机理上说明它为什么好。今人和古人相比有一个有利条件,即有高科技条件可以利用。半个世纪以来,在矿山工程、军事工程和防灾工程的推动下,岩石物理学在理论方面和检测技术方面均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岩石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新学科分支。1956年,在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首先提出了岩石力学(ROCk Mechanics)这一新学科分支,后将其推广为岩石物理学(Rock Physics)。由于矿井与石油钻井深度的增加,地下核爆炸设计对岩石高压状态参数的需求,震源物理研究对地壳岩石物性参数的需要,许多国家斥巨资研究岩石物理学。20世纪90年代邓明德、崔承禹、耿乃光、藉全权和樊正芳5教授主持的“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基础实验研究”系列国家课题,为利用卫星预报地震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在此系列课题实验资料基础上,提出了遥感岩石力学(RSRM)或遥感岩石物理学(RSRP)这一新学科分支。遥感岩石物理提出不到10年,首先在地震监测中得到应用。将传统的台网地震监测格局改造成空间与台网相结合的地震监测格局。继而遥感岩石物理学在矿爆预报和水工大坝安全监测方面得到应用。中医砭石疗法也在遥感岩石物理学的基础上得以新生。

  我们依靠“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实验研究”系列国家课题组织起来的技术力量,对全国上百种岩石的物性进行了检测。找到了一种古称泅滨浮石的岩石可以称之为砭具佳石。检测表明泅滨浮石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岩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无素而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显微观测表明汹滨浮石具有微晶结构,这确保了用泅滨浮石摩擦人体使人感到非常舒适。用泅滨浮石摩擦人体能产生大量超声脉冲,这些超声脉冲有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和清热解毒的作用。泅滨浮石有极宽的红外辐射频带,远红外方向频带宽上限达16μm以上。它能吸收人体的热量,包括热毒,再将这些能量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向人体辐射。还可以对汹滨浮石适当加温以增加远红外辐射能量。使用泅滨浮石制作砭具对人体进行治疗时,除对人体经络、穴位、反射点有力学刺激外,还有超声刺激与远红外辐射效应。其中超声刺激有较深的穿透性。通过上述对汹滨浮石的物性检测,说明泅滨浮石是满足前述砭具佳石三条件的石料。

  我们参照出土砭具、民间石疗工具,并结合现代人的需要用泗滨浮石制作了砭块、砭砧、砭尺、砭棒、砭锥、砭球、砭轮和砭滚等多种新砭具。总结出适合现代人的新砭术16法:感、压、滚、擦、刺、划、叩、刮、扭、旋、振、拔、温、凉、闻、挝。从而使失传近2000年的中医砭石疗法得以新生,并建立起为现代人的医疗保健服务的新砭石疗法。

  三、新砭石疗法与中医现代化

  19世纪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国门。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科技和西医传入中国,中国传统医学日渐衰落。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中医不料学,提出取缔中医的主张,这显然是错误的。中医的多种医术经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它确实有效。新中国建立后,政府从政策上提倡中西医结合,提倡中医与现代科学结合,提倡中医现代化,这都是完全正确的。在广大中、西医的努力下,半个世纪以来,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方面是有成绩的。由于中医的哲学体系与现代科学赖以建立的西方哲学体系有很大的差异,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中医砭石疗法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得以新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事例。如前所述,砭石疗法自东汉起失传了。砭的失传是中医的一大损失,它不仅使人们失去了一种医疗保健方法,还直接破坏了中医完整的学术体系。砭石疗法是在中医独立发展过程中失传的。它不是由于现代科学的传入而被扼杀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帮石疗法失传了近20个世纪之后,它却依靠现代科学的一个分支“岩石物理学”的兴起得以恢复和发展。中医最古老的砭石疗法与现代科学之间没有格格不入的感觉。砭石疗法的新生过程表明,现代科学非但没有扼杀中医,反而帮助了中医砭石疗法的发展、从而也帮助了中医的完整学术体系的恢复。

  由于新砭石疗法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它一经提出较快地为世界各国人们所接受。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及日、美、德等国已有帮术门诊。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分会筹备组、北京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范石疗法委员会、日本砭石学会等学术团体相继成立。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的高级针灸进修班已开设贬石课程。日本砭石学会也成立了吸术培训中心。一个新职业“砭术师”正在世界范围内出现。针灸界“硬针并用”这一“扁鹊传统”也开始有人继承与发扬。

  中医的各种医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各自具备其完整独立的体系,这是十分可贵的。中医的各种医术在其现代化的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可能远比砭具佳石的探索复杂。现代科学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学科要持续不断地发展就要敏感地接受和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中医学的发展也不应例外。中国传统哲学著作《周易》也强调变易的重要性,其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医学术中的各种医术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地变异的。现时存在的中医已不等同于《内经》时代的中医。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内经》时代的人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现时的中医要为今人治病而不是为古人治病。在21世纪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中医唯有顺势应变方能存在和发展。

四、 新砭石疗法

砭石:泗滨砭石主要产于山东泗滨地区,其形成过程可能为“深海沉积→抬升→陨星冲击→等离子渗透等,即浮石形成过程中曾经历超高温,而其形成后的6500万年间则一直处于常压状态。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研究表明,泗滨砭石含有铬、锰、镍、铜、钇等3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这在石灰岩类中是罕见的。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中心检测显示,该石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极微,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泗滨砭石是一种独特的方解石微晶,其晶体粒度远远小于细晶岩类和粉晶岩类,故其在应用于人体时让人感到舒适,且在敲击时可发出金属样声音。
  泗滨浮石作用于人体过程中可发出极丰富的超声脉冲,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将其与木鱼石、羊脂玉及水牛角等材料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用不同材料制成的板,在刮擦人的手指背时,以泗滨浮石产生的超声波脉冲最多、频率范围最广。有关研究表明,丰富的超声脉冲有疏通经络、清热排毒、扶正祛邪及改善微循环等功能。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微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单位。微循环功能的紊乱与中医的“气滞血瘀”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等多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疾病的基本病变。微循环中血液流动速度是正常新陈代谢的前提。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障碍,可有效的预防与调治冠心病、糖尿病、男科、妇科等与气滞血瘀有关的慢性疾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有活血化瘀、消炎镇痛、软坚散结的作用。
  且遥感岩石物理检测发现,泗滨浮石的远红外波长超过15微米,是目前所知惟一进入极远红外波长范围的岩石。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实验表明,这种远红外作用于人体或动物可使其局部增温,且增温效应具有循环传导的特征。泗滨砭石是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具有促进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微循环功效的一种医疗器械,泗滨砭石适用于中医砭术在医疗保健、健身、美容等行业使用。

为了揭开泗滨砭石这一古代圣物的神秘面纱,在中国科学院、核工业部、国家地震局、中国中医研究院等权威实验室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和实验结果如下:

微量元素(47项)含量的检测如“表1”下面给出不同材料的板状工具刮擦手指背一次的平均超声波脉冲事件次数如“表2”

 

泗滨砭石包括砭佩、砭石手串、砭石足串、砭石项链、砭石手镯、砭石观音、砭石佛、砭石十二生肖、砭石佛珠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砭石佩饰根据砭石特有的功效,置于不适部位,可局部疏通经络缓解佩戴部位疼痛。
   砭术:发掘砭术的成果于1997年6月30日发表后,引起国内外人士的高度重视,美国加州、日本东京、千叶县相继开设了砭术门诊,日本还多次组团来北京学习砭术,并于1998年4月成立了日本砭石学会。目前国内也已开设多家砭术门诊。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分会筹备组于2000年8月成立,已在科研、教学及医疗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挖掘古代砭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经络辨证,发展了现代新砭石疗法,进行了临床治疗及砭石疗效机理的科学试验,证实了新砭石疗法的良好疗效,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砭石疗法是古代的一种非药物医疗保健方法。砭术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保健方法,是针灸的前身。
  砭石的基本操作结合不同砭具,开发出砭术十六法,包括感、压、滚、擦、刺、划、叩、刮、扭、旋、振、拔、温、凉、闻、挝等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有感、压、滚、擦、刺、划、叩、刮等基本八法。 砭石疗法的适应症很广泛,如在软组织损伤、慢性劳损、颈、腰椎病、血管神经性头痛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风湿类疾病、消化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病、肿瘤、中风等可作为有力的辅助治疗手段,对顽固的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或痉挛、严重的神经病变导致的肌肉萎缩等常规中西医治疗无效的疾病用砭石疗法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砭术十六法

 

在古砭石疗法和民间石疗法的基础上,针对现代人的特点推出新砭石疗法的十六种基本方法,称作砭术十六法,包括:(1)感、(2)压、(3)滚、(4)擦、(5)刺、(6)划、(7)叩、(8)刮、(9)扭、(10)旋、(11)振、(12)拔、(13)温、(14)凉、(15)闻、(16)挝。

                                            

                                                       砭术十六法1、2、3、4

                                            

                                                                砭术十六法5、6、7、8

                                            

                                           

                                                   砭术十六法9、10、11、12

                                           

                                                            砭术十六法13、14、15、16

砭石疗法要领:
  1. 在患部的操作:于患部体表处施以相应手法,如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可在腰部痛处施以刮、擦、滚、刺等手法,治疗时间20~30分钟。
  2. 远处穴位的操作:除在患部操作,还选择病灶所在经脉通达的远端穴位进行操作,如腰痛除刮擦腰部痛处外,还可压、刺、刮帼窝的委中或内踝上方的交信穴
  3. 循经操作:沿病灶所在经脉上下大范围施以手法,可起到良好的疏通经络的作用,如膝关节炎,在膝关节周围用刮、擦、划、刺等手法外,沿膝盖上至大腿根部,向下至踝关节,均应进行刮、擦等操作,可起到更好疗效。
  4. 对侧操作:除在患部的操作外,还应在患部对侧相应部位施以手法,可起到沟通左右气血,达到整体调节的作用。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或痉挛,先在患侧局部及风池、翳风等穴施以刮、擦、划、刺等手法,后在健侧面部相应部位及穴位施以相同手法,可加快疾病愈合。
  新砭石疗法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虽为外治之法,但无针刺之虞,亦无按压之痛,取穴疏经,手法轻柔,可谓是一种无创无痛的“绿色”疗法,患者易于接受。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新砭石疗法对人体的主要作用为:
  ▲温助阳气养筋荣脉临床研究证实,新砭石性质温润,与人体接触可温补、鼓舞人体内阳气。“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故砭石疗法对慢性神经肌肉病变所致气血亏耗等证有良好的治疗效用。
  ▲宣导气血疏通经络新砭石有较强的“吸引”和“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在中或轻度手法作用下,可表现出很好的行气活血效果。实验表明,新砭石每与人体摩擦一下,即可产生频率在20~2000KHZ的超声脉冲2480次。这可能是其治疗以气血阻滞、经络不通为主症的疾病的机制之一,故其适于治疗颈腰椎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及各种软组织损伤等痛症。
  ▲逐寒祛湿,消痹止痛临床研究发现,患有风湿症的病人在治疗中会很快感到砭石作用的部位发热,疼痛减轻,疗效稳定。这是因为新砭石有独特的感应增温效应,如将其固定在距体表5厘米以内时,可在半小时内使相部位体表温度上升0.5℃~2℃。
  ▲祛瘀止痛清热消肿新砭石对红肿热痛的杂症反应或扭挫及碰撞伤有较好治疗作用,尤其对于实热或瘀热证,更可吸收杂症热量,并将其转化为有益的远红外辐。
  ▲潜阳安神止悸定惊泗滨浮石具有石类重镇沉降之性,用于外治可收安神定惊之效。  新砭石疗法最大的特点是安全,它所用的是一种非常光滑圆润的石头,不同于针灸或刮板,即使用力也不会损伤皮肤。其温法则采用恒温技术,可避免艾灸使用不慎所致的烫伤。其次是砭石治疗作用面积大,它不仅可作用于穴位,更可作用于整个经脉及相连的络脉、孙脉和经筋等,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强化治疗作用。作用方式多也是新砭石疗法的另一特点。如砭石尖端为毫米级,与穴位大小相近,治疗时即使取穴不准,也可产生足够的刺激量。治疗者若使用更细腻手法还可对肌肉粘连形成的筋结点、皮下硬索等部位进行分离柔化,从而达到消除病灶的目的。新砭石疗法简便易学,较为适于普及推广。新砭石面积较大,对取穴精度要求不高,并可根据使用者或患者的感觉随时调整位置,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故可作为一种较安全的医疗器械,成为家庭医疗保健的好帮手。

五、砭石疗法保健方法

 

 

1.头部砭石保健法

在人的头部分布着6条经脉的48个穴位。经常梳头刺激这些穴位有意于健康。

(1)前额感应

[方法] 将砭板的板面贴在前额上作感法。在感应过程中还可以用手按砭板,使砭板压紧前额,感法和压法并施。

[功效] 促进头部气血流畅。预防和治疗头痛、目眩、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感冒、高血压等症,减缓额部皱纹发展。

(2)刮印堂

[方法] 用砭板的外弧型板刃,以印堂为起点交替向左、右两方刮试。

[功效] 预防和治疗头晕、头疼、眼病、鼻病、感冒、高血压等症。

(3)理眉

[方法] 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由两眉之间起,分别向左、右两方梳理眉毛。

[功效] 预防和治疗头痛、眼病、耳病、鼻病和面部神经麻痹等症。

(4)试目

[方法] 闭目,用砭板的外弧型板刃轻轻地刮试眼部,刮试的方向由内向外。

[功效] 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眼病和面部神经麻痹等症。减缓额部皱纹发展。

(5)梳头

[方法] 将砭石的外弧形板刃当作梳子,像梳头一样梳理头上长头发的部位。

[功效] 促进头部气血流畅。预防和治疗感冒、头晕、头痛、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症。延缓白发、脱发。

2.颈部和肩部砭石保健法

(1)刮颈部后方

[作法] 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自上而下刮颈部后方。

[功效] 预防和治疗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哮喘、项强和颈椎病等。

(2)刮颈部两侧

[作法] 用砭板的板背自上而下刮颈部两侧。

[功效] 预防和治疗耳鸣、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项强等。

(3)刮颈部前方

[作法] 用用砭板的板面自上而下刮颈部前方。

[功效]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咽喉肿痛、哮喘、支气管炎、甲状腺肿大等症。

(4)拍打肩部

[作法]手持砭板的板尾,用砭板前部的板面,自内向外拍打左、右两肩的上部。

3.四肢砭石保健法

(1)刮上肢内侧

[方法] 用砭石的砭背自上而下刮上肢内侧。

[功效] 促进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的通畅。预防和治疗心、肺疾病,手臂疼痛、麻木。

(2)刮上肢外侧

[方法] 用砭石的外弧形板刃自上而下刮上肢外侧。

[功效] 促进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大阳小肠经)的通畅。预防和治疗便秘、泄泻、手臂不能举、疼痛。

(3)刮下肢内侧

[方法] 用砭石的板背自上而下刮下肢内侧。

[功效] 促进足三阳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阴跷经脉、阴维脉的通畅。预防和治疗肝、肾疾病、腿痛麻木、行动不便。

(4)拍打四肢

[方法] 四肢放松,用砭板的板面拍打四肢肌肉部分。

[功效] 消除疲劳、清热解毒。

 

六、布扣八法

 

布扣八法指的是砭石扣在人体上不同部位布设的八种方法,包括:

1. 单行法;

2. 并行法;

3. 主僚法;

4. 对感法;

5. 接续法;

6. 环绕法;

7. 配伍法;

8. 阵图法。

     砭石刮痧古代文献:主要包括《痧胀玉衡》、《痧症全书》、《瘟痧要编》、《温热湿痧三种》、《急救异痧奇方》、《理瀹骈文》、《温毒丹痧斑疹论》、《治痧全编》、《痧胀名考》、《痧胀指微》、《痧症然犀照》、《痧症要诀》、《痧症汇要》、《痧症度针》、《时症痧症喉症经验神方》、《急救痧症全书》、《痧症发微》、《注穴痧症方等四种》、《痧症摘要》二十部痧科专著。

 

 

                  砭具

         

 

刮痧板   刮痧板: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器具,通过刺激人体的相关经络、穴位,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行气止痛、清热解毒、健脾和胃、强身健体的目的。是一种传统的绿色疗法,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刮痧板是一种治病防病的非药物无损伤的自然健康疗法。                                      

 砭 砧    砭   砧:适用于砭术中的叩法。叩法在砭术中属强刺激手法。能促进气血流动,排除体内热毒和多余脂肪,消除疲劳,应用于机体肌肉丰满部位,在进行繁重体力劳动、长途旅行或运动员比赛之后用叩法很有效。正确掌握力度,小小砭砧显身手。

 

    

     砭擀锥     砭擀锥:对肌肉软组织痉挛效果最佳,可在较大区域做平面的滚法。显著改善局部的代谢与循环。使“不通”的经络畅通,使病变的组织得到修正。本工具势大力沉,因此在这类操作上具有其他工具所没有的优势

  

燕 锥     燕  锥:足部保健专用工具。用泗滨浮石制作的砭石燕锥,精美、轻巧、设计合理。利用砭石的远红外、超声波,作用脚底各种反射区收到极佳的效果。它不但能减轻足疗师的劳动力度,并有简单易学,安全可靠,省力护手,疗效显著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水滴形佩

 

                                                                                                心形佩

砭佩:针对胸腔器官及其炎症有极好的调理效果。由于长期佩带,感应时间长,效果很好。绳子的长短是因病灶所在而定。气管发炎者绳子较短,胃口不适者绳子较长,心率不齐者绳子长短适中。

  

砭   球

 

  

                                                                                                椭圆砭板

砭球:砭球是球形砭具。砭球是砭术失传后一直在民间流传的保健工具,俗称健身球。一般两个球为一组,供人们在掌中展玩。砭球除作为优质健身球使用外,在砭术十六法的十一方法中均有应用。这十一种方法是:感、压、滚、擦、叩、扭、旋、温和凉。特别是用砭球施叩法在消除疲劳方面有极佳的效果。

 

  

砭  凹  

 

                                                                                           手链、和圆佩、砭扣

砭凹:推摩夹脊穴的专用工具,是整脊通背的必备工具。

砭扣:用线将砭扣按照特定的穴位位置缝在内衣或帽子上,可以固定在患者相应的穴位处,长期发挥感法效用。虽然这类砭具重量轻,但由于可以随身携带,感应时间长,效果很好。

砭石手链:外观美观,大方,长期佩带,具有保健作用,以助经气勃发,行气通络,原气生发,脏腑康泰,气血通畅,则美颜泽面,延缓衰老。带在内关处(离手腕两指处)可预防心悸、胃痛。同时可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微循环被医学界称为人体第二心脏,饰品和人体产生摩擦,可显著加快人体微循环的血流速度,使人体增温,同时针对各部位的穴位,有显著的调节脏腑器官炎症、疼痛的功效。

 

 

多功能刮痧板

    

                                                                                         砭石床

多功能刮痧板:刮板是一种常用砭石工具。在砭石疗法中使用最多,能刮,能拍,推,擦,点,揉,样样都行,还能做面部美容。砭石刮板刮擦手背一次的平均超声波脉冲为3698次,频率范围20—2000KHZ,而普通的水牛角板只有353次,20---200KHZ,相差10倍。

   

砭   锥 

 

                                                                                                         砭石梳

砭锥:砭锥主要是点刺身体穴位所用。其颈部呈圆尖型,重量较大也就加大了感应功效。虽形小同针,但刺激穴位同样是有酸、胀、麻的感觉,并加大了疏通经络的功效。

砭石梳:在人的头部分布着6条经脉的48个穴位。经常梳头刺激这些穴位有利于健康。由于泗滨砭石砭具对人体的作用除了力学的刺激外还有超声波刺激,两种作用并举其功效优于单一的力学刺激。用于头部刮痧,使头部经络、穴位受到有效刺激,有活血通阳、安神醒脑、针对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均有奇效,同时改善毛发生长,促进发色转黑。同时还可以作为刮痧板使用。

 

虎纹磬 

 

                                                                                                    编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