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抗震救灾的战斗中,诗人并不是百无一用。
诗人用自己最悲壮、最生动、最壮丽的诗篇,寄予逝者无限缅怀,赋予生命最高礼遇,送给生者最由衷的祝福,抒写共和国的磨难和不屈,感受着一个时代的痛。诗人的目光,注视的是生命的尊严、人间的沧桑和时代的最强音,诗人总是同13亿人民紧紧连在一起的。
诗歌的火种,是黑夜中的灯塔,点燃明天,托起希望。抗震救灾前线,那些悲痛的、感人的、振奋的人和事,都是一首诗。每一个不屈的生命,每一个高贵的灵魂,每一次伸出的双手,每一颗温暖的爱心,都仿佛壮阔、美丽的诗行,怀念逝者,激励生者,让共和国的脊梁挺得更直。
当看到废墟下打着手电筒读书、等待救援的小女孩时,诗人说,小女孩读的一定是一首最动人的诗,因为诗歌是黑暗中的光明,是燃起心中希望的星星之火。诗一般的小女孩,用自己的行动,写下了一首生命的赞歌,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诗人的人文关怀,可以把灾难背景下人们最想表达的感情,用最简捷最集中的话语抒写出来,使所有人相同的情愫得以最充分的宣泄和释放,使心灵深处最悲痛的创伤得以抚慰。诗人,是海绵,吸尽痛楚,留下纯粹的希望。
诗人的诗,就是一个长途电话,接通了天堂那头和人间这头,让亲人重新团聚,说一说思念,聊一聊不舍。这个长途电话,让逝者安心挥手,让生者感动一生。
诗人的诗,像妈妈的摇篮曲,轻轻抚摸孩子的头发,驱散心头所有的阴霾和恐惧,安然睡去。孩子会做一个美丽的梦,梦中,有天堂的爸爸妈妈,有新建的城市、校园、村庄和厂房,还有会唱歌的黄蝴蝶,扑闪,扑闪。
诗人像小草,尽管,那一抹绿,显得单薄,微不足道,但总是给人以春天般的希望,鼓起灾区人民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理想风帆。诗人的笔下,有袅袅炊烟,有山青水秀,有现代化城市,有文明的呼唤,更有人间的真情挚爱。诗人的心,是柔软的,潮湿的,温润的。
诗人是时代的斗士,讴歌美好,鞭挞丑恶,让一种精神永远矗立在废墟之上,昭示后者。诗人用自己手中的笔,赞美灾难中的生命不屈,讴歌断墙边的大爱无边,此刻,诗人自己也感动着。诗人知道,抗震救灾,人人有责,不管是富可敌国的权贵,还是穷不裹腹的乞者,都当出一把力,尽一份心。一旦看到那些一毛不拔的铁公鸡的冷漠,那些为富不仁的达官显贵们的寡义,诗人会义无反顾地拿起手中的武器,发出振聋发聩的怒吼,战斗到底!诗歌的力量,变得如此强大,势不可挡。
诗人的眼泪不是廉价的,诗人因这个国家的磨难而流泪,因这个民族的不屈而感动。诗人捕捉到的,是那些在废墟中同灾难抗争、同死神搏斗、同生命握手的尊贵,是那些夜以继日投入到拯救生命行列的英雄的子弟兵、护士、志愿者、记者、干部和百姓。诗人亲眼目睹着灾难突临时一个大国总书记、总理的镇定、果断、亲民和昼夜不眠,以及他们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责任感和务实。诗人勇敢地挑起了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重担,在华夏大地上坚定地托起炎黄子孙的民族魂。
这个时代,需要诗人。
这个民族,需要诗歌。
诗人的诗歌,仿佛划破天际的一道闪电,冲开重重乌云,照亮前面的路。
远方,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