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6日,北京市《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表明北京决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三天后,“陆家嘴论坛”开幕,高官云集讨论中国“金融中心”相关问题。香港已经是公认的亚太金融中心,上海早在1992年就已经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在经济领域,政策面是起着至关重要影响的因素,政策一出,可以使股市大涨,政策一出,能使深沪楼市大跌,有政策的保障,中国的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游离于世界经济的影响之外,所以金融城市的建设都不能抛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部分金融机构总部从上海回流北京似乎也说明了这点。
不过不要忽视,北京已经集聚了太多的功能于一身,金融中国的口号无疑令北京继续向超大城市规模发展,继续吸收环渤海资源于一身,而不是共赢。
对于楼市,金融中心的定位虽然不会立刻刺激楼市,但是也如一剂强心针。众所周知,在所有行业中,金融行业的平均收入是最高的,需求也是最大的,上海的整体楼价始终在高位运行及波动较大也都是和购买力强劲密不可分。所以北京的金融中心定位,也注定为未来的十年带来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兴旺。只是,由于北京仍旧存在众多中低收入行业包括公务员、教育、军队等,金融中心拉动房价上涨的同时,必将要求政府拿出更多的财政来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也必将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依照目前北京市的规划,如何将新城建设、城铁规划和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发展结合起来,这一定是一个挑战。
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相信政策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在未来数年应该逐渐制度化和法律化,也就是说北京作为政策中心的优势可能逐渐消失,在上海已经领先了这么长时间的金融中心前提下,北京后起直追,会把差距缩小吗 ?
通往金融中心其实还很漫长,北京需要更多投入和准备,虽然有政府推动,政策优势,不过至少一点来讲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肯定是最先显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