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现状


银行与证券、信托、保险合作越来越密切,这也是以后金融混业经营的必然趋势.现在银行与这些行业的合作是以代销股票、基金、债券、保险产品的最简单形式而存在的.从合同、法律的意义上来说,银行只是代理人,只要尽到其合同规定的提示义务、注意义务,其代理行为由被代理人即证券、信托、保险公司负责.

我主要想说说现在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现在各保险公司都成立了银保部,即是借助银行渠道代销保险产品,大多属于有一定期限(分短期,中长期,长期)的投资分红型保险.保险公司给予银行的手续费很高,银行也很乐意代销,中间业务收入猛增,银行、保险公司都收获颇丰.

客户大多都是冲着银行的信用购买这种保险的,只相信银行.所以驻在银行大厅的保险业务员根本不会宣传彻底,搞的是模糊宣传,大多都说是银行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理财产品,让顾客认为就跟在银行存定期一样,多的是比银行利息高,不扣利息税,每年利滚利这些好处.就连银行的柜员或是理财顾问为了多销保险,完成任务和指标,颠倒黑白,瞎编乱造,不计一切后果的都大有人在.这是真是的在忽悠客户,连哄代骗让客户购买这保险,都只为着自己的利益,忽视甚或损失客户的利益.其实这种长期的投资保险的利率是浮动型的,对未来的收益其实是未知的,不光保险,银行自身的投资产品,股票,基金等所谓的理财产品的收益都不可能是能确定的,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而银行,保险公司都着重强调其可观但并不能确定的收益,只字不提其风险.等客户到期支取时,发现利息或是分红根本就没当时宣传的那么可观,跟银行定期利息差不多或者还少些甚至为零,负收益的都有.

在利益的诱惑下,各公司都想利用银行这个很好的平台销售各自的产品,好的劣的都有.而顾客在这样一个配合密切一致的联合体前,成为真正的弱势者,分不清哪是真,哪是假.于是都只选择相信银行.可不知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在忽悠玩弄客户.银行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经济的稳定器.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与现状是在玩火自焚,透支自己的信用.如果还照这样混乱没有规矩地下去,失去人民群众对银行的信任,这么多年辛苦经营起来的信用形象迟早会毁掉的.甚或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公司其根本目的是要盈利的,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银行也如此.为了保险,证券等产品的手续费这些中间业务收入的高速增长,银行会给内部工作人员规定指标和任务,没完成任务或是没达标的,会经常受批评或是扣工资,奖金;银行还给保险公司任务,若完成不了,就会请这家保险公司的员工走人;保险公司越来越多,之间的相互竞争也很激烈;保险公司业务员就更不用说了,一直都是靠业绩说话.就是在这样大的压力环境下,为了完成任务,不计一切手段地销售产品的大有人在,急功近利!这样的任务,指标制度应该好好反省反省.

银行是代理人,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客户有如实告知的义务,严格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对待这些金融产品的非专业的客户,应有提示客户的义务和注意义务,如果不履行这些义务造成客户的损失,必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客户的损失.保险公司必须要规范保险代理业务员的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对客户如实告知的义务,履行职业道德.就是因为保险业务员自身职业素质的严重缺乏,导致直到现在大部分客户谈保险色变,国内保险业发展不充分,远远不及国外保险市场的发展.在银行销售保险,现在借用的是银行的良好信用形象,为了银行保险的长远地可持续发展,都要提高业务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真正为客户利益着想,不能再像个险市场一样,抓住一个算一个,要的只是眼前利益.

为了实现各方共赢,进行可持续发展,急需诚实信用,急需职业道德.我们要一起努力,从每个细节做起,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