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预后与社会政策


  在中国人心目中应该是欢乐祥和的2008,现在看起来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天爷可能希望我们“生于忧患”,居然用这样的损招来帮助我们迎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刚进新年,便有席卷南方十省区的冰雪灾害,在汉语语境中本是丰年预兆的大雪却使毫无防备的南方十省遭受了天寒地冻的蹂躏;到了年中,四川又突然遭遇30年未遇的大地震,残酷地夺走了数以万计的鲜活生命。但是,在中国人的辞典中,“九九八十一难”是代表着应有的“刼数”,逃是逃不过的,而且非如此不成正果。

  于是,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一次又一次在劫难中锻炼了自己。如果说,在年初的冰雪灾害中还可以诘难政府反应不够迅速,而在最近发生的四川大地震中,闻风而动的政府之反应速度,以及迅速调动起来的人力、物力、财力,已算得上是屈指可数的世界一流了。

  这几天,时时刻刻,有多少双眼睛在紧盯着新闻媒体从第一线发回的救灾信息,祈祷着、盼望着更多顽强的生命能够再坚持一下,并由此得到好运的眷顾而逃出生天。全国同胞心系四川,短短两天,捐款就将近9亿,无论是大腕们一捐千金,还是小朋友们贡献的块儿八毛的早点钱,都是一颗滚烫的红心。

  在这样的社会脉络中,社会政策学界的专家学者可以做些什么呢?

  心理咨询   地震灾害的“突然性”和“残酷性”会对遭遇灾害的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所以应该组织社会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去第一线开展工作,对受灾的群众进行心理调适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精神上的困境。这应该是灾后重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评估  天灾只是一时,影响则在灾后。灾后重建、恢复家园是日后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以往的经验看,对此政府可能会作经济方面和环境方面的评估,但在中国还缺乏社会评估。社会政策的专家学者应该积极参与,贡献社会政策在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国际经验。

  孤儿领养    地震灾害会造成众多的遗孤,这些孩子最好是分散地由全国各地合格的家庭领养。以前在孤儿领养有与计划生育政策冲突的疑虑,现在应该是不成障碍了。社会政策应该努力促成此项政策,并在今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领养孤儿的家庭进行辅导。

  资金监督   全国人民自发地和自觉地捐出了自己的钱款,建议建立一个非政府的专家委员会,对巨额捐款的使用进行监督,使社会捐款能够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完善预案   现在防灾救灾都强调预案。但是,不作美的老天爷总会找到那些我们一时想不到的漏洞来捉弄我们。吃一亏,长一智,还要对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种种政策作总结和检讨,以完善预案。可能面对多变的自然环境,还要努力去找到一些能以不变应万变的通用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