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前夕出现的"地震云"


地震云

 

什么样的云才是地震云呢?这种云的最大特点在于,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蔚蓝的天空中有时会留下一条飞机的尾迹,常见的条带状地震云很像飞机的尾迹,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

另外有一种辐射状的地震云,则有数条的带状云同时相交在一点,犹如一把没有扇面的扇骨铺在空中,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

此外还有一种条纹状地震云,形似人的两排肋骨,根据此云判断震中较为复杂。

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股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

下面是一组临沂网友5月10号拍摄的云彩

 

观察云彩二十年的普通市民

  最近,许多媒体都报道了一条消息:42岁的原北京市玻璃器皿厂职工弭明钢通过观察云彩能预测地震,这让许多人觉得疑惑,而他的街坊邻居却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原来从1986年开始,酷爱玩鸽子的弭先生在仰望天空时发现天空中一些与平常不同的带状云彩后,不出10天,电视里准会有关于某地发生地震的报道。慢慢地,他开始琢磨这些异样云彩和地震之间的联系,并常常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家人乃至街坊邻居。开始周围的人们都表示怀疑:预测地震,是连拥有专业仪器的研究人员都不能打保票的事儿,一个普通市民用肉眼观测云彩就能够做到?

  但待业在家的弭明钢却已经对预报地震着了迷,一迷就迷了将近20年。他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坚持观察云量的多少、形状、颜色等,没有多少文化的他还开始翻看关于地震方面的书籍,甚至还为拍云彩的照片丢了照相机……俨然从一个普通的鸽子迷变成了街坊们眼中的怪人。

  据弭明钢回忆,20041226南亚发生大地震前夕,他也察觉到了异样,并于1220拍下了异样云彩的录像,给市里有关部门打了电话,后来的新闻报道则让他更加证实了自己的预测。弭明钢认为,自己预测的准确率几乎达到80%%,并且相对于西藏等多云地区、北京等少雨地区,云层清晰,也容易辨识云朵变化。根据近20年的观察,他还总结出:如果天空中的云越密集,越有气势,就越有可能发生大地震;从带状云彩形成到地震真正发生的间隔时间越长,地震的震级就有可能越大等规律。

  他坚信,如同人们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表一样,地震也能通过总结气象资料得以预测。如果再用科技手段加以研究,这种方法肯定会对地震预报事业做出贡献。

  民间流传的地震云解释

  弭明钢所说的这些带状云彩究竟是怎么回事?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民间很早就流传着地震云的说法。所谓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地震云的形成是由于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在高空形成了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这种说法似乎比较合理,但也有人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可能是一种巧合,有待进一步考证。

其他地震云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