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CCTV2《对话》节目,其中有一期涉及到信用话题,看后些许认识,想同大家分享下。
本次嘉宾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苏行长开门见山就说道:信用可以说是一种财富,也可以说是一种产品,一种你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且通过努力,可以让它保值增值的特殊产品。后又举例讲到一个有信用的老婆婆能贷款买房,享受了三十年安居生活,而无信用的老婆婆就未能如愿。
那信用作为一种产品,一种财富,如何衡量呢?一个人的信用好坏,可查其信用记录。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已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为每一个人建立起了信用记录。通过这个记录可以展示每一个人的信用报告,来揭示其信用的程度。现已记录了六亿个人的信用记录,接近80%有经济能力的个人都已记录备案。个人在申请贷款或信用卡时就自动委托银行查获其信用报告,个人也可主动去人民银行查获。信用报告中含有个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其中交易信息主要揭示个人的信用情况,有信用卡情况、贷款情况、偿还情况等等。众多信用报告中由银行出来的个人信用报告是最基本的,它包含着各种原始数据与材料,发挥着中心作用,而其他都是其衍生产品。
那信用作为一种产品,一种财富,其实质是什么呢?经济学观点说风险需要补偿,亦即风险有成本,而好信用可以降低风险,亦即好信用可以降低成本,亦即信用的实质就是信用有价值。风险对于平常百姓来说或许还只是个抽象的意识与唠叨,但对于专业的金融人士,风险则是一门精细的技术和挑战,有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信用审察在金融活动中就显得非常平常与重要。实际操作中哪怕我们存款多寡的微量差别、还款期限的日计迟早等量化记录都可在竞争中关系成败,影响深远。
那信用作为一种产品,一种财富,如何保管呢?信用的建立是一个非常缓慢过程,但破坏这个过程的成果却非常容易,可谓十载之功可毁于一旦。所以保管好信用就显得相当重要,首先我们应该非常关注自己信用过程中的行为,养成积极履约的习惯,按期还款,不弄虚作假;平时多了解些相关的基本知识,避免因无知而留下信用黑点。第二,应和银行建立长期的关系,并主动展示我们的良好信用记录,包括个人财力状况和历史履约记录等。因为没和银行打过交道,造成信用空白,临时抱佛脚也行不通。节目中一个来自世行的德国人举一个人经验,刚到美国时想租一套公寓,但由于在美的信用记录是空白,虽为世行身份,有着稳定收入,仍不得不借助兄长的担保。
信用就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使用着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甚至其存在。而一旦出了问题,将是追悔莫及。当今信息科技如此发达,好的信用可以让你获得无限的发展前景,坏的信用就会坏你好事,可能让你一事无成。可谓成也信用,败也信用。具体的交易信用如此,抽象的人际信用亦如此。切记管好你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