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必须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孔善广/文 2008-04-26

    进入2007年,国内物价在粮食食品价格上涨造成所谓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虽然今年国家已经两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但农资价格也一样在上涨,而且,随着工资的上涨,农民出外“打工”的收入比在家种粮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在家耕种意愿将继续降低,耕地抛荒现象仍然严重。在国际粮食价格不断大幅度提高的形势下,国内粮食价格如继续调控而不能上涨,长远来看对我国更为不利,必须适当提高国内粮食价格。

    第一,目前的粮食价格只是恢复性上涨。其实,早在1995年,中晚籼米(中等)市场价已经是2678元/吨,到2000年下降到1676元/吨,之后才陆续上涨,到2005年上升为2639元/吨,2006年又降为2615元/吨。小麦同样情形,中等小麦市场价1995年为1685元/吨,2000年降到 998元/吨,到2005年上升为1462元/吨,2006年降为1419元/吨,同样比2005年低。玉米和大豆的价格同样如此变化(上面数据根据农业部160个物价信息网点县平均价,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也就是说,2006年(甚至到现在)的主要粮食大米和小麦价格仍然低于 1995年的水平,所以说其价格是恢复性上涨。

    其实,199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78元,2006年增长到35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5年是4283元,2006年是11760元,几乎增加了200%。人均收入对比大幅度增长,粮食价格恢复到原来水平,这显然是正常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3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新粮上市起,再次提高今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77元、79元、82元,2007年均提高了7元,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50公斤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77元、72元、72元,比2007年分别提高了5元、3元、3元,也就是比去年每公斤0.04-0.14元而已。今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还比1995年的市场价格低约200元/吨,这样的价格在农资价格大幅上涨下是很难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第二是我们的政策一直充满“辩证”关系。主管农业的副总理说,我们“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又要下大力气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又说“粮价适度上涨对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促进作用。但必须看到,粮食是生活必需品,粮价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粮价的涨跌应该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粮价一价带百价。如果粮价上涨过快过多,就可能带动整个物价的上涨,甚至引发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

    为了保证粮食播种面积来“确保粮食安全”,在农民生产粮食获得收入已经非常低甚至亏本而将耕地抛荒另某出路下,以往有些地方法规曾规定,“造成承包耕地抛荒的,应依‘法’缴纳荒芜费…”,其目的还是要农民继续耕种来维持粮食安全。但农民在保障“粮食安全”的付出、承担“粮食安全”的压力谁作补偿?虽然现在免农业税和实行粮食“直补”,但平均每亩30元左右根本抵不上农资的涨价,而粮价却就一直被“应该”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那么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压力实际上是由农民特别是产粮区农民来承担。

   目前,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第一产业(农牧业)收入只占不到40%,仅靠粮食种植收入难以维持温饱的生活水平,更难以承受下一代的教育负担等开支。国内过低的粮食价格,造成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意愿跌至最低点,“谷贱伤农”导致“弃耕从工”,形成目前农村的“四化”现象,即“耕种生产业余化、劳动人口老龄化、居住社区空心化、土地耕地荒芜化”。大量的耕地抛荒,我国“粮食安全”正受严重挑战,如继续维持目前过低的粮食价格将使情况更加严峻。

    第三是目前国内外粮食价格出现巨大逆转。以往我国国内相同品质的小麦和大米价格高于国际价,进入2007年,全球农产品价格大幅飙升,使中国的粮食价格变成全世界最低的国家,国际市场小麦大米的价格是中国的2到3倍,出现严重的“价格倒挂”现象。4月上旬,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B级大米报价达到每吨780—800美元,创20多年来新高,而3月份的报价还是500多美元一吨。到现在最新的国际米价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吨。

    我国已经是粮食净进口国,今后国内粮食供应缺口(包括大豆)每年将达1000亿斤,如国内粮食价格不上涨,不但农民不能得到利益,反而由此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低下、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出现国内供应大量不足,到时候就必须以高于国内两倍价格来进口国外的粮食,而且目前在各国限制出口的情况下粮食进口也存在困难,进口代价更高。

    第四是“补贴”给农民还是送钱给国外划算。假如按目前状况我国国内粮食供应缺口继续扩大,每年进口粮食所花资金比国内平均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多花1000亿元,为什么就不采取将这1000亿元用来提高收购价格“补贴”给农民呢?我们是将这1000亿元白白送给国外来进口粮食,还是“补贴”1000亿元给国内农民让农民得益,提高国内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国内粮食供应保障率呢?答案是十分明显的。

    需要说明的是,多花1000亿元“补贴”给农民与多花1000亿元进口弥补国内供应缺口,国家或粮食消费者整体上所承受的代价是一样的。

    另外,虽然中国取消了13%的出口退税并征收5%的出口税,但国内外两倍的价格差仍然有巨大的诱惑,将会导致粮食“走私”到境外、或有合法进出口权的国有公司以通过出口再进口来调整国内所需的粮食品种结构的名义加大出口量牟取暴利的行为发生,人为制造更大的国内粮食供应缺口。如继去年大米出口增加了7%后,今年第一季攀升了 39%,其中3月出口了25.54万吨。中国独家粮食进出口贸易巨头中粮集团大米部总经理杨红22日表示,中国今年仍将继续出口大米。虽然可以通过出口再进口来调整国内所需的粮食品种结构,但毕竟其巨大的价差金额并不能落在种粮农民手中,反而有损害种粮农民利益补贴给国有公司的嫌疑。

    因此,国内粮食价格必须上涨!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必须继续大幅度提高,才能让农民种植粮食有利可图,提高其种粮积极性,避免耕地继续大面积抛荒,才能保障粮食的国内供应,避免粮食国内供应出现更巨大的缺口,需要花更高的价钱进口粮食,这既对粮食生产者有利,也不会损害粮食消费者利益。

附图表:
国内主要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单位:元/吨)
------------------------------------------
年份|中晚籼米|小麦|黄玉米|黄大豆
1995| 2678   |1685| 1577 |2660
1996| 2678   |1735| 1482 |3208
1997| 2147   |1455| 1151 |3414
1998| 2126   |1328| 1269 |3074
1999| 2023   |1225| 1093 |2598
2000| 1676   |998 | 888  |2485
2001| 1730   |1040| 1060 |2406
2002| 1746   |1048| 1033 |2418
2003| 1826   |1088| 1088 |2858
2004| 2604   |1451| 1288 |3683
2005| 2639   |1462| 1229 |3359
2006| 2615   |1419| 1277 |3286
------------------------------------------

资料来源:根据农业部《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