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陈毅元帅的谦逊美德


       在陈毅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大铜墨盒,上面镌刻着他的手迹:“满招损,谦受益;终日乾乾,自强不息。”这是陈毅为自己写下的座右铭。陈毅的一生,完全实践了这个座右铭。他虽然功勋卓著,却不愿意别人宣传自己。(摘自《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100例》)
                            
       做人做事谦逊低调、不刻意显示自己,这既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也是一种处事智慧和人格魅力。书中介绍说,1959年10月,陈毅回到阔别36年的家乡。家乡人民看到他回来,非常高兴。当时,正值公社里一座石桥建成,家乡人民为了表达对陈毅关怀家乡的感激之情,决定把这座石桥取名为“将军桥”。陈毅知道这件事以后,马上找来公社领导,对他们说:“共产党不兴这一套,党纪更不允许。我陈毅算不了老几嘛!从前也就是一个捡狗粪、放牛的娃子。真正值得歌颂的是劳动人民。是劳动的双手创造了世界、改造了世界,我们还要用艰苦的劳动去建设共产主义哩!我看这桥叫‘劳动桥’好不好?”

        我想,仅从这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我们就足以感受到陈毅的谦逊美德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佩,让人尊重。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沉穗的谷子,越是低下头。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些人喜欢张扬、高调。比如,表现在学习上,喜欢吹嘘自己的博学与能耐,看过几本薄书,就自诩饱学之士、满腹经纶;写过几则公开发表的小文,就自封著名诗人、作家。表现在工作上,喜欢凡事必称大,有的事还没有做,就开始说大话,刚刚干出一点成绩,便“拉长、吹大、垫高”,热衷于在媒体上“精心包装,隆重推出”。这种喜欢张扬的人,虽然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许能慷一时之慨,开一时之怀,求一时之名,取得一时之利,但这种人往往行之不远,登之不高。而谦逊的人则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做人行事,这才是成就大业的基点,是走向成功的长梯。
                            
      也许有人担心,谦逊的人,久而久之,会被人遗忘,终究会吃亏。其实不然。这些人、这些事或许一时难以广为人知,但当他们以踏踏实实的工作创造了业绩,以默默无闻的品格作出了贡献,名声自在众人心中。两院院士王选曾说:“一个真正有才能、正在创造高峰的科学家,哪有时间频频上电视。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结束了,只能在电视上露露面了。”话语平白实在,却耐人寻味。
                            
       今天,我们正在全力建设和谐社会,更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学学陈毅元帅的谦逊美德,常怀一颗平常心,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个人的名利、进退、荣辱、都要看得淡一些,超脱一些,像古人说的:“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越是成绩突出,越是贡献巨大,越是形势大好,越要保持忧患意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自豪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浮躁”,始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一流的工作标准谋事尽责,多做贡献。如此,我们的工作才会大有起色,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