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一个省委书记的“青年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于4月24日上午在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他要求,各级党委要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青年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信任青年,真诚理解青年,热情关心青年,正确引导青年,积极为青年成长发展搭建平台。(4月25日《河南日报》)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早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1949年4月,在刚刚解放的北平,召开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曾亲笔为大会题词:“同各界青年一起,领导他们,加强学习,发展生产。”这为新组建的青年团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指明了新中国成立后青年团、青年运动的任务是带领青年搞好学习和建设。对青年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也曾给予很高评价。他多次说过,不要忽视青年的力量,革命没有青年是不行的。1939年10月5日,他为安吴青训班二周年纪念题词中写道:“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宝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也一直很重视发挥青年人的作用。他多次强调要相信青年,争取青年,团结青年,组织青年,使他们在革命斗争中发挥某种先锋作用,在生产建设中发挥突击作用,在发展科学技术中发挥创新作用。他曾满怀深情地对青年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可见,徐光春书记把青年工作提高到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来要求,既表达了一个省委书记关心青年的心声,表明了他对青年的科学认识与厚爱,更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

    共产主义事业是千秋大业,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奋斗才能实现。青年是保证这个伟大事业持续发展和最终胜利的承前启后的一代。谁相信青年、重视对青年的培养,谁就能赢得未来;谁不相信青年、不了解青年,那就只能被未来所抛弃。

    因此,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为全党所共识。所以,面对世界性竞争的挑战,各级党委、各级领导都要有一个正确的“青年观”,要站在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历史高度,以深邃的战略眼光,时刻关注着青年,关心着青年,指引着青年,切实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荣誉,让青年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经受考验,锻炼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改革开放的坚定拥护者、积极探索者、奋力开拓者,成为值得信赖、大有希望的一代。

   新闻链接:徐光春:要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做好青年工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