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玉的鉴定


论古玉的鉴定

 

现在古玩市场对明清玉收藏相对比较热,其热的原因主要还在于其相对好鉴定,东西也较美。说其好鉴定的理由主要是明清件由于历史不太长,玉质可见,鉴定相对容易。

 

在玉质上能相对容易地识别出玉质,即能简单区分出和田、青海、俄料、岫玉及南阳玉即可。加上如果雕工好,价格适中的话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行收藏了,通常问题不大。

 

然而高古玉鉴定就非常困难(这里的高古玉主要指汉以前),首先高古玉鉴定至今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大多数鉴定还建立在感觉和经验上,要知道大数所谓鉴定家的经验和感觉本来就建立在错误的信息上,指望其指点迷津只能是祸国殃民了。所以大多数人对高古代玉的鉴定基本上采取一票否决制,即不管真假,首先说你假,然后来一句这样的东西我见多了,然后讲一些什么把玉放在动物体内,放在油里煎等等故事来说服你。

 

通常不管三七二十一说你东西假,表面看他是专家,实质看他那样做是非常保险的,要知道市场的假古玉是百分之九十以上,尤其是以河镆料充古玉的特别多,很多杂技与沁几乎无区别。你想想,一个鉴定专家能鉴定出百分之九十以的东西是对的,这个专家不是好专家才怪了。不过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对我国先人和历史的亵渎。

 

古玉的鉴定之难已经吓退了不少拍卖公司的参与,除非某古玉流传有序,有记录,才会上拍,否则一般人员提个什么古玉给他们看,哪怕你有百分百的把握是出土的,拍卖公司的鉴定员也会给你一票否决。

 

我曾有一个战国鸡骨白玉龙,其已经过多个权威鉴定是真的,我试着送到一家拍卖公司,鉴定员眼一瞧,不用细看,就说东西不行,火烧的。我问他为何不对,他一句“这种东西我见多了”。我们现在有许多中年或年轻的所谓专家,没有老年专家的精业精神,对所鉴定的东西会说出对与不对的理由,总是想当然地胡说一下,专业上显得很轻浮。

 

我曾经请教过一个经常在鉴定节目中的中年鉴定家,他当时给我的理论就是,民间就没有真古玉,真古玉只能在博物馆,他轻视鉴宝节目里的专家,为了几个钱呼悠人。可是半年不到,我就经常看到其身影经出现在鉴宝节目中了。

 

高古玉鉴定,目前不外几种方法,一是看雕工派,不管什么样东西,不看沁与型,看雕工,用放大眼一瞧,一句新工旧工就说鉴定完毕。我曾经拿过十几件玉器给一个看雕工的人鉴定,鉴定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十几样东西都民国雕的。如果鉴定说这是电动铊具做的,我信,说这是民国时雕的,确实让人能以相信。大家想一想,民国兵荒马乱的,玉雕业能这么发达吗,我偶然收藏的玉器,竞然全部是民国雕的,不是很可笑吗。这一派的人鉴定东西时,基本是否定占绝大数。

 

二是看沁派,以其沁是否是浮沁,是否沁入肌里为依据。这一派主要特点是误鉴定的情况较多,因为现在造假确实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三是看文化派,一定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就象我们看到“将革命进行到底”样的宣传标语时,就知道它可能来自文革时期一样。我曾看到一个红山文化的玉龙,但玉龙上雕了浪渚文化时期的人线脸,不用说这肯定是假的。还有我们看玉龙,一看龙型就知道它应属于哪一时期的龙,如果有人拿一个五爪龙的玉牌,说是明代以前的,你可砍其是后仿的,因为明以前没有五爪龙一说.但这一派最大的问题还对是历史的年代艺术特点,我们今天是否能足够清楚。

 

第四派,不用说,就是能很好综合以上说法的一派。下面就我收藏的一个鸡骨白龙凤佩讲一下一位老专家是如何鉴定的。

 

1,  看外表特征,此佩为鸡骨白,放大镜看表面有一层半透明胶质状附着物,应为天然形

2,  整个佩件鸡骨白现象严重,看不到刀工。但雕工精湛,造型美丽,难得一见。

3,  佩上的龙为典型的战国夔龙型,有翅,似笑,非常可爱,但有残。

4,  市场估价保守在八万元左右。

 

同样的东西,我给一个拍卖公司的年轻人鉴定,其结论,东西看不好,这东西我见多了。

 

可见,对于古玉鉴定,我们目前缺少的是真正的鉴定专家和严格专业作风。以下图一是刚才讲的鸡骨白龙风佩,一是汉代(或宋明清仿)螭龙挂件,供大家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