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民生时代的洗礼


                      迎接民生时代的洗礼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

                                  

                                      刘巧莲


                          (2007-11-25)


  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七大报告中,继续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列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生动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和美好前景,其中每一部分都与人民未来的好日子息息相关。特别是“改善民生”首次作为单独章节写进报告,当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彰显出执政理念的变化,宣告了民生时代的来临。

  关注民生具有现实意义

  (一)民生的提出及其现实内容。民生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无论是经济的迅速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最终都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早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民生”这个词就已提出;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享受”民生,这样的民生很生动。现阶段,民生问题的重点集中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等方面。

  (二)关注民生是我党理论认识的重大进展。长期以来,实际上我们有一个看法,就是经济发展了,GDP增加了,这就是在解决民生问题。事实上,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地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当然也包括民生问题。社会的全面进步,民生问题的解决要靠建设。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执政党赢得民心的根本。改善民生,不仅要解决老百姓的生存问题,更要解决老百姓的发展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医是民生之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民生问题解决得愈好,经济社会就愈能顺利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愈能如期实现。

  (三)改善民生是蒲城改革发展的重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保证民生持续改善的前提条件。改善民生是蒲城改革发展的目的。我县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发展中解决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只有加快发展,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宏伟目标。我县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仅是GDP的跨越,更应该是人民生活水平的跨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按照“建设工业强县”的要求,还要特别注重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等,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改革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认识和处理民生问题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民生问题就是发展问题,一方面,部分民生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另一方面,民生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依靠发展。社会建设也是一种发展,但不能是单纯的增长,因此,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它不是漂亮的口号,而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产物,更是一种惦记着普通人生存状态,关注他们发展能力的政治使命。“科学发展”为民生改善既雪中送炭又锦上添花,而民生改善又激发起全体人民的建设激情与建设潜能,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认识和处理“民生观”与公仆意识的关系。“民生”的基本内涵就是国民的生计、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要素。民生观,就是对群众的生命、生存、生活的思想、观点和看法。民生问题好比水载舟,关注民生就是得民心顺民意,就是水载舟;否则,就是水覆舟。民心民意不可违,这是历史的必然。随着蒲城经济社会的的发展,民生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实践“民生观”,不在一时一事,而在时时事事,需要全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心中长存公仆意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建立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把改善民生当作“第一要义”和最大的“政绩”。如此,方能在施政行为和“民生观”之间找到一条通路,才能做到以民为天,以民为大,以民为生,以民为重,才能先民生之苦而苦,后民生之乐而乐,确保蒲城的长久和谐发展。

  (三)认识和处理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蒲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因此,解决民生问题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当前既要积极进取,尽最大努力加快社会建设,抓紧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要立足“项目带动、工业强县”实际,着眼西部经济强县目标,随着经济发展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而不能过高过急,“一口吃个大胖子”,那样既不利于解决问题,又会损害全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提倡艰苦创业、发扬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坚决反对各种奢侈浪费现象。

  立足本职狠抓民生改善

  (一)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推动人口和谐发展。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人口问题关乎到改革、发展、稳定,建立人口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县是一个拥有76万人口的大县,目前仍呈上升趋势,计生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当前应认真贯彻十七大报告中对人口计生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纲领性文件指导下,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以解决“三查难”为突破口,进一步认识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深入研究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和老龄化等问题上有所突破。深化优质服务,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全局部署之中抓好落实。争取国债资金,加大对服务站的投入力度,健全以县站为龙头、乡镇中心为骨干,乡镇服务站为依托,村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服务网络。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建立计生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制度,认真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维护、发展好广大计生家庭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构建“两个坚持”和“四个分开”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不仅能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还能使之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全县医疗卫生要以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管好用好省投资金,力争2008年末,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配置基本达到国家要求;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县级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二是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确保参合率的基础上,扩大受益面,提高报销比例;继续推行报销“直通车”制度,让农民成为新农合的最大受益者;加强对定点医院的监管,实行“有进有出”的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对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取消其定点医院资格。三是加强医院管理,塑造行业新风。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杜绝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全面推行“惠民病房”制度,减轻贫困患者负担;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三)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监管,维护群众身体健康。食品药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牵涉千家万户,牵涉每一位公民的生命安全和最切身利益,某种意义上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我县去年和今年连续发生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敲响了食品药品安全的警钟。当前要探索建立科学监管的长效机制,解决好“为谁监管”和“怎样监管”问题,强化政府和监管部门责任,分级建立监督、协管与信息网络,制定并启动一系列应急救援预案,明确细化重大事故处置的原则、责任和方法,确保高效运行。

  同时深入持久开展食品放心工程,抓好食品、药械市场的整治规范工作。以农村市场为重点,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药监、卫生、工商、农业、质监、商务等部门,对粮、肉、蔬菜、水果、调味品、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食品以及儿童食品市场、农村食品市场、生猪屠宰市场、水产品养殖用药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五类市场实施重点整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育成熟的消费群体,提高生产经营企业的守法经营、自律诚信意识。

  总之,十七大报告大气磅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宣言书和总纲领。她不仅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更展示出一个崛起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追求;她再度吹响了关改善民生的号角,昭示出未来发展的这样一种新气象——中国,不仅要创造经济奇迹,中国人民还要过上幸福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