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创业者


 

       人生,就像在打擂台。其他人或鼓励支持、或嘲讽指责都无非是在看热闹的,你的生死却只有你自己能够把握,能够负责。上了擂台,不是生、就是死,所有的痛苦、荣誉也都只有自己来承受。创业更是如此,员工、伙伴、客户、朋友等等等等,都是看热闹的,但对你来说,真正上来擂台的只有你。所以,无论你做出怎样的决定都无可厚非。

 
        一直坚信,凡事偶然多了,就不是偶然。有时一个乐观的心态并不是让自己像个白痴一样,明明看到陷阱却告诉自己这不是陷阱,有陷阱有希望,或是跳下去再上来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而是,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一条达到目标的路,由此会不断观察自己的近况,检索自己的缺失,一个一个发现,一个一个调整。传说中被拒了两千多次的老肯德基,也一定是通过两千多次不断的调整,最后找对了方法,找对了人才成功的,而绝不是两千多次一味的重复,不停的撞成的,要是的话,他早挂了。努力是TM一个最王八的词了,它误导了太多的人,让人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一个劲儿的往玻璃上撞,直到狂撞而死。它掩盖了一切,方向的错误,方法的不足……就算失败了,也可以找到个借口“已经够努力了”。让那些走对了方向,用对了方法而成功的人,成了走狗屎运的人。凡是持续成功的,没一个是只凭狗屎运的。
 
 
      一百个读者眼中,一百个哈姆雷特。喜欢看书,喜欢听专业人士高谈阔论、引经据典,但很少相信,越长大越是如此,不是怀疑他们的动机,而是觉得每个人都不同,他的见解观点是他的性格、阅历、知识结构产生的,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不一定适用于自己,只是了解一下,已备反刍罢了。别人做的事儿也是,有太多的可变因素,同样的一个事儿,每个人的结果可能都不一样。所以,俺在这儿说的也纯属一家之言,你完全可以全盘否定。
 
 
     佛家讲因果,其实是个很好的逻辑关系,只是将它神化后,反而觉得虚幻了。但方法、动机和结果之间确实是有联系的。
     例如,有的人做事,刚开始时是自信满满,但后来却越来越没有信心。这是结果,但为什么会这样呢?向前推究其因,可能是无谓的话说得太多了,每天跟自己或别人总是提出很多各种各样的伟大计划,但却从未真正落实。慢慢的无论别人反映如何,自己都会变得没有信心了。有时不是为了对别人负责或是显示自己的人格魅力,而是真的为了自己能够生活的踏实、自信,而选择“只说自己真正有心、并且能够去实行的事物”真的很重要。一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很痛苦的,“言必行,行必果”是对自己的负责,不然会变得没有自信的。在梦想和远见之间,在空幻与希望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其中的差异仅仅在于是否把梦想化为真实。
     例如,有人周围的人都不可信赖。交代他们的工作,都无法按时完成,凡事都要事事躬亲,非常缺乏效率。再向前推,究其因,可能是他周围的人觉得他并不可以让人信赖,所以并不愿意真心的为他付出。如果希望别人都可信可靠,也要自己先成为可以信赖、依赖的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具体要怎样做,自不待言。严格要求别人即痛苦、失望又没用。人格魅力确实很重要。
     稳定性能再持久点就更完美了。领导和下属最大的能力区别之一就是稳定性,即对待挫折的平和性。周围人觉得你性格好,和你在一起感觉舒服,你的人缘就会好,做事也会事半功倍。如果不断施加压力,合作不会愉快。矛盾中可以体现人的真实性格,牛X有时会成为最大的绊脚石,因为它让其他人和周围的空气都不舒服。能够凭借修养,把剑拔弩张的形势化解的人,大家会尊敬你。平和与积极争取并不矛盾,而是有条不紊,用更加成熟的方式去做。有计划有节奏感,这对身为领导者的人非常重要,领导者心里定,才能给员工安全感。老板不是做事的,是协调各部分零部件,使其和谐运行的。天下无易成之业,也无不可成之业。各守乃业,则无业不成。因为一点点利益而懊恼,影响身体健康,人缘也淡了,这情绪成本太大了。自己一定要开心,不开心想办法让自己开心,因为每一件事都有太多的理解角度,可以积极乐观,也可以悲观失望,情绪会对看事情的角度有太大的影响,所以自己打心里高兴很重要。
 

     古人说“鸳鸯绣取从头看,莫将金针度与人。”这些都是我的金针了,说得对与不对也都只是跟能力有关,而跟动机无关了。没有人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除非外来的关怀不到位,关怀不到点子上。若以上没有一句有用的,没有一句到点子上的,那我也只能说抱歉了,这真只是能力不够了,心是有的。